我的世界近代历史书,我的世界近代历史书怎么看

tamoadmin 游戏攻略 2024-06-08 0
  1. 《我的世界观》第四篇:人类的特殊性
  2. 想了解中国近代史,请推荐几部表现近代历史的电视剧。
  3. 有什么值得推荐的世界史的书籍?
  4. 17世纪发生了哪些改变世界和中国历史的大事?
  5. 英国的近代发展史是怎样的?

1:The Prince《君主论》

(意)马基雅维利

该书论述了君主应该怎样进行统治和维持,认为军队是一切国家的主要基础,君主要拥有自己的军队,并应靠残暴和讹诈取胜。认为君王在统治之时要以实力原则,不择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的,同时要效法狐狸与狮子,有狐狸的狡猾,狮子的勇猛。被称为邪恶的圣经,是很多君主的床头或身上必带书.

我的世界近代历史书,我的世界近代历史书怎么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Common Sense《常识》

(美国)托马斯.潘恩著

常识(Common Sense),由Thomas Paine(托马斯·潘恩)于1776年发表的支持美国独立的小册子,作者在此书中公开提出美国独立革命的问题,并竭力强调革命之后建立共和政体才是该书的宗旨所在。本书一经发表,立刻掀起抢购狂潮,三个月内销售了12万册,改变了每一个人,成了美国独立革命的教科书。战争中美军屡败,士气低落,战局危急,前线作战的潘恩于膝上写下数篇战斗檄文,取名《美洲的危机》,华盛顿命人于军前朗读,士气大振,于1776 年圣诞夜特仑屯战役中大获全胜。

3、The Wealth of Nations《国富论》[PDF格式下载]

(英国)亚当·斯密著

《国富论》(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它概括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在形成阶段的理论成就,它最早系统地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各个主要学说,它标志着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亚当·斯密也因此被奉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鼻祖。

4、An 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人口论》[PDF格式下载]

(英国)马尔萨斯著

马尔萨斯在《人口原理》从两个抽象前提出发: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第二,***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但几乎保持现状;认为在这两者中,人口增殖力比土地生产人类生活资料力更为巨大。

5、Civil Disobedience《不服从论》[PDF格式下载]

(美国)梭罗著

亨利.大卫.梭罗的《不服从论》的刊头词是:“最好的***是根本不管事的***。” 这篇论文最早在1849年5月刊于伊丽莎白.皮博迪主编的《美学论丛》上,原名为《对***的违抗》,后改为《不服从论》。刚发表时,这篇东西并没有引起多大注意,读者很少。但以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它逐步拥有了无数的读者,它的思想影响到了亿万人民的命运。

在《不服从论》中,梭罗以犀利的笔触,通过对当时国家和***性质的分析,抨击了不合理的纳税制度,揭露了罪恶的奴隶制和专制政体。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梭罗的《不服从论》所体现的革命性是不言而喻的。后人称之为“十九世纪的革命宣言”,“新大陆上的有史以来最高昂的反抗学说”。随着岁月的流逝,它的影响波及全球。

6、Uncle Tom's Cabin 《汤姆叔叔的小屋》[PDF格式下载]

(美国)斯托夫人

《汤姆大伯的小屋》,是美国作家哈里特·比彻·斯托(斯托夫人)于1852年发表的一部反奴隶制***,是19世纪最畅销的***(以及第二畅销的书,仅次于最畅销的书《圣经》。这部***中关于非裔美国人与美国奴隶制度的观点曾产生过意义深远的影响,并在某种程度上激化了导致美国内战的地区局部冲突,被认为是***1850年代废奴主义兴起的一大原因。在它发表的头一年里,在美国本土便销售出了三十万册。《汤姆叔叔的小屋》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是如此巨大,以致在南北战争爆发的初期,当林肯接见斯托夫人时,曾说到:“你就是那位引发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后来,这句话为众多作家竞相引用。

7、Capital《资本论》

(德国)马克思著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著作,是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资本论》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证明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8、The Influence of Sea Power Upon History《海权论·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美国)马汉著

海权论鼻祖马汉把历史经验上升为一种战略理论——海权论。马汉认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和安全都与海权具有密切的关系,海权不仅能够决定海上和陆上战争的胜负,而且可以决定历史的进程。他还指出,海权的强弱取决于地理位置、自然结构、领土范围、人口数量、民族特点、***性质6方面的因素。

马汉的海权理论深刻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历史。在英国,马汉的书被视为“国家的福音书”;在日本,此书被列为日本海军军官的必读书之一,人手一册;德国皇帝威廉二世这样表达他阅读马汉《海军战略论》一书时的心情:我不只是在阅读这本书,我简直是想把它一口吞食下去……马汉海权理论在特定的时代迎合了一些国家统治者的扩张野心。这些国家通过建立强大的海军,发展海外贸易、开疆拓土、积累资本,最终成为盛极一时的海洋强国。

9、The Geographical Pivot of History《世界历史的地理枢纽

(英国)麦金德著

《历史的地理枢纽》是西方地缘政治学的奠基之作。前美国图书馆协会***罗伯特.唐斯认为此书是改变世界历史的16本书之一。本书作者被认为是第一个以全球战略观念来分析世界政治力量的人。《历史的地理枢纽》这篇论文所以能影响世界政治,被人们作出这种或那种评价,是因为麦金德在文章中提出了“心脏地带”的论点。他是第一个以全球战略观念来分析世界政治力量的人。他的观点得到德国纳粹地理学家豪斯霍费尔的赞赏,成为德国地缘政治学的思想来源之一。麦金德后来为自己辩解说:在他宣读这篇论文的时候,“远远在有任何纳粹政党问题之前”。但是,我们知道,思想的传播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的。

10、My Struggle《我的奋斗》

(德国)著

《我的奋斗》是由口授,由其党徒鲁道夫·赫斯执笔撰写的。这本书,在初稿时曾被取名为《四年来同谎言、愚蠢和胆怯的斗争》,无论是它的理论水平,还是它的逻辑性,都不很高明。但是,它却是世界上闻名的一本书,这本书影响着二战前所有的德国年青人,这是因为它是***头子的著作,是***主义的理论的最集中的体现,是研究思想的必读之物。

《我的世界观》第四篇:人类的特殊

《世界史纲》作者:[英]韦尔斯 译者:吴文藻 谢冰心 费孝通

感觉脉络蛮清晰的,也相对简洁。当然《全球通史》也很好,但是不推荐一入手的时候就立刻看……

也可以上中古史和近现代史分开来看,比如讲解文艺复兴以前文明的就推荐一本书《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作者: 黄洋、赵立行、金寿福 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里像金寿福是作古埃及学研究的,书挺不错的,脉络清晰,看完这本书以后,早期文明脉络就很清了……可以再看讲解文艺复兴的书,个人觉得这部分历史极有趣,如果混在通史里看就没意思了,可以看单独的书,比如威尔杜兰的《文艺复兴》,好像最近中国还出了个十二卷本的《欧洲文艺复兴史》(总觉得对于我们这样的一般读者看这可能太多了,但是说明这时期的历史确实精彩)……

然后就是近现代史部分,不推荐什么书了,因为书很多,有一套《大国的崛起》的碟倒是还不错,可以看看。

其实单单是为了弄清简单的历史脉络的话可能真的只要高中教科书辅导书就够了,但是那实在无趣,我倒是很偏爱看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传记,感觉这样认识的历史就不是抽象的,而是趋近于生动感性,毕竟又不是专业学历史……

想了解中国近代史,请推荐几部表现近代历史的电视剧。

我思故我在

1、人类的特殊性

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与其他动物有很多不一样的,那么人类到底为什么会有这些不一样呢?在很早很早的时候,人类就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认为自己是万物之灵,神选之子,相比于其他动物来说我们有着非常强烈的优越感,人类也一直在探寻着人类能够进化成智慧生物的原因,有人认为是由于人类学会了直立行走,有人认为是由于人类学会了使用工具,还有人认为是由于人类学会了使用语言,哲学里面有种观点认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这些都很有道理,但是我却觉得这些解释都太过表象,这些能力对人类而言只是通过漫长时间的生存适应而演化出来的,也就是说这些能力只要有充足的时间都能够产生与增强,这些都不属于那个最最关键性的质变因素,例如理性这种能力,如果去分析这种能力的话,理性实际上代表的就是逻辑能力,而在动物的思维里实际上也是有逻辑的,比如一只羊今天在这里吃草的时候碰到了一头狼,那么除非是其他地方没有草吃了,否则它在第二天时是不会再到这个地方去吃草的,这种简单的逻辑性就是理性。而人类拥有理性是因为人类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会更多的加入逻辑元素,在上一篇里我也阐述过,人类最根本的思维还是由感性来主导的,所以我认为人类的理性元素只是环境适应的产物,只有当我们的感性知道使用逻辑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更有效时,才会适应性的继续用这种方式来解决问题。那么问题来了,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最关键性的质变性因素是什么呢,我认为人类真正进化的东西还是人类的大脑里的一种能力,在某个时期,人类的大脑突然拥有了很强的抽象能力,能够让人类对世界的理解更加的接近于真实,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起点,之后的人类发展就是一种正向循环的演化,因为人类能够更准确的理解这个世界,所以能够拥有更强的适应能力,然后这个特性就被一直循环强化着,并且随着这种强化提升了人类的其他能力,例如人类的控制能力,语言能力,还有理性分析能力。下面我将对人类的这几种能力进行分别讨论。

2、抽象能力

为什么我会认为抽象能力才是最最关键的因素呢,那么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抽象思维能力。

我把抽象能力理解成为总结现象归纳为概念,或者说是寻找事物的特征,寻找一些共性,寻找普遍性的规律,这些都是抽象思维的用处。抽象思维有许多好处,其中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存储与传递信息所需要的成本降低了,对于生物体来说,做任何事情如果能够将生物能量的消耗降到最低那么这一定是最有利的生存因素,我们***设一下如果外部世界的信息不是用抽象思维来存储,而是用形象思维来存储,那么就需要记忆非常多非常多的信息,而且那么多的信息提取出来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这对生物体来说,所需要消耗的能量也是非常大的,而如果用抽象思维来记忆,那么需要记忆的量就会降低,只需要记住一些特点就可以了,其他细枝末节的内容都可以不用去记,而且在提取信息的时侯效率也会更高,一般来说只需要对特征进行联想就可以了。我在第二篇中所写的那些底层思维正是通过抽象思维获得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只用很少的思维角度以及很少的思考内容就能分析出这个无比复杂的世界。所以根据我对抽象思维的定义,动物实际上也是有着抽象思维的,比如条件反射,我认为这就是抽象思维在起作用。那么人类的抽象思维与动物的抽象思维有什么不同呢?我认为人类的抽象思维要比动物的抽象思维要高一个层次,人类能够对一个事物进行多维度的抽象,所以比较容易能够理解事物的矛盾性,举个例子,人类使用火,火这个东西是很怪的,有它的好处,能把食物弄熟,也有它的坏处,变成大火之后不易控制,容易伤着人类自身,人类能够意识到这是一种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坏的一面的东西,然后学会控制它,只利用它好的一面,避免产生坏的一面,而动物却一般只能从一个维度来看待事物,所以就无法产生这样矛盾并存的思维模式

我在百度中查到的对于抽象思维的心理学释义: 根据思维的形态,可以把思维分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其中抽象思维是用词进行判断、推理并得出结论的过程,又叫词的思维或者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以词为中介来反映现实,这是思维的最本质特征,也是人的思维和动物心理的根本区别。

对于这个解释我并不认可,这里面有一个概念叫做“ 词为中介来反映现实 ”,但是在人类的语言发展中,有一个很基本的问题,是先有脑中的概念还是先有其对应的语言定义,这一点会在后面讨论语言的时候详细讨论这个问题,我觉得任何一种思维方式都与语言没有必然的依赖关系。举个例子,我们知道动物的牙齿里既有锋利的尖牙也有咀嚼用的磨牙,抽象思维只要求能够在大脑中归纳出来这两种类型牙齿的特点,而并不需要用锋利或者坚固这些个词来去形容,我的大脑只要能够明白这些特点,就能够理解尖牙有利于撕裂食物,而磨牙有利于磨碎食物,那么我就可以利用这些特点来使用相应的事物,语言的形容实际上在这个思维过程里不是必需项,只有当需要传递信息的时候,语言才会有它的意义。

有关想象力,我认为想象力是抽象能力的一种延伸,想象力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带给了人类非常多的东西,比如原始时代产生的宗教,古代的神话,近现代的*****,等等,所有的这一切都是通过人类的想象力而产生的,而抽象能力就是想象力的基础,所以抽象能力越强的人想象力也就越好。

3、控制能力

在上一篇文章里我介绍了人类的生物性,目前的人类还是在被这些生物性所影响着,但是相比于其他动物来说,人类有着更强的对自身生物性的控制能力,这种对原始生物性的控制力有时候甚至可以超过原始生物性对人的作用力,比如控制住自身不切实际的欲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影响他人,控制住自己的思想与行为能够符合自己的希望,等等。那么人类的这种控制能力又是怎么来的呢?

我认为这种控制能力更多的是物种演化的结果,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控制能力的人将无法适应环境,也就无法遗传下去。人类社会是一个群体社会,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个由许多个体组成的社会群体中,在这样的群体里,人们需要交流协作,才能够合作完成一些事情,那么就需要一定的规则来统一每个个体间的差异,或者是一种约定好的每个人都能够接受的方式,在这样的规则与守则面前,每个个体都需要去遵守约定才能够保证这个群体系统的运转是正常持续的,而这种遵守需要的就是每个人的控制能力,所以一定的控制能力是在人类社会里生存的必要能力。

控制,这是一个非常广的话题,往大了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人类对世界的控制能力慢慢增强的历史,我们从学会使用简单的石头工具以及火开始,到了现在我们能够使用核能与电脑等其他工具,我们拥有了越来越强的对自然万物的改造能力,人类建造了无数的建筑,发明了无数的事物,虽然现在的我们还是被束缚在了地球上,但是没有人会怀疑未来的我们将会摆脱这种束缚,迈向宇宙。而往小了说,一个人的一生就是在一直在学习如何控制的过程,我们从小的时候开始学习走路以及控制自己的身体,到长大后学习各种各样的生活技能以及工作技能,这让我们的一生都在学习如何控制自己。而有着更强控制能力的人也能够生存的更好,所以对于人类文明来说,一个文明中的每个个体的自控能力越强,那么这个文明的综合实力也就会越强,因为控制能力一般都是由内及外的,越是能够从内部控制好自己的人,越是能够向外控制好更多的东西。

当然,控制也是有着它的复杂性的,因为事物有着各种各样的维度,在有些时候,控制一件事可能与另一件事是有矛盾的,举个例子,我想要控制自己好好工作,又想要控制自己的身体保持健康,一般情况下,这种要求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如果这段时间特别忙需要天天加班的话,那么在这两方面都想要控制好就会变得有些困难了,人类是生活在一个系统的环境下的,需要控制与考虑的因素是非常的多的,有些时候还会有矛盾与取舍的地方,所以,这就需要一种综合思考与控制的能力。

下面来谈谈控制对人心理的影响,我们在现实中可能会遇到这样的两种人,一种是控制欲很强的人,这种人会控制别人都按照他的想法来做事,另一种是反过来的,被控制欲望很强的人,这种人就没有自己的一点想法,只能够按照他人的要求来做事。当然这两种都是比较极端的例子,在大部分情况下,每个人都有一些控制欲,也有一些被控制欲,人们对于自己的事还是更习惯于自己来控制,而不习惯于被他人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自己的事被控制的过多,容易产生束缚压抑的心理,同时还伴有很大的压力,所以,这样的控制最好不要走向过度与极端。控制欲比较强的人有一种心理是不能够承受由失控所带来的不安全感,失控,这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失控是由于控制能力不足所导致的,失控了之后就会产生新的问题,比如失控后如何补救才能够返回到失控前的状态,还有如何在失控的情况下控制住失控的规模,不让这个失控的情况无限扩大,这是在失控情况下的一个新的控制问题。控制的反面就是失控,所以往往可以通过分析失控的原因来强化控制能力,但在现实中分析原因却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失控的事情,比如我们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了,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了,不能控制自己的想法了,这时候去寻找失控的原因就很困难,比如一直在打喷嚏,为什么,不清楚,可能是受凉了,也可能是花粉过敏。

这里的控制能力,我只是从广义上来定义的,但是具体来说人类的控制能力是指什么,我也没有办法给出什么科学的定义,据说现在的脑科学领域里发现了大脑里有一块区域是专门给人的自控力用的,通过冥想或者其他锻炼方式可以让这种能力变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查相关的资料。

4、信息能力

表面上来看,人类与其他动物最明显的两个区别,一个是人类会使用工具,另一个就是人类能够使用语言,使用工具是上一节中所说的控制能力,而这一节中我们就来聊聊人类的语言能力,人类的语言能力确实非常的特殊,它改变了很多人类发展的逻辑,其中最大的改变就在于信息能力的改变,人类是这个星球上唯一一种能够通过基因以外的方式来传递对自身有利信息的生物体,虽然人类目前还没有遇到过其他种类的智慧生物,但是我觉的如果真有其他种类的智慧生物存在的话,那么这种智慧生物一定有除了基因以外来传递对自身有利信息的其他方式(除非这种生物并不是以基因的方式来传递生物信息的,比如变形金刚这种非碳基生命),因为这里面有一个信息传递的效率问题,如果只是通过基因来传递有利的信息,这种传递方式的效率太过低下,生物需要花费大量的繁衍时间才能够找到最适合当前环境的基因,而当环境变化后又需要再次花费大量的繁衍时间才能够重新适应,这种低效率的适应能力显然是无法产生智慧的,而如果这种生物能够通过另一种方式来传递对自身有利的信息时,那么进化的速度就会变快,这样当然也更能够适应这个变化的世界。人类的语言能力正是这样的一种能力,这里需要先提一下,信息传递并不是只有语言一种方式,其他的比如演示一遍然后别人学这样的形象信息也是另一种类型的信息传递方式,现代社会,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能够很方便的通过影像来传递信息,这对人类来说实际上是一种更直观更有效率的信息传递方式,只是因为语言这种信息传递的方式在人类世界中使用的最久远也最广泛,所以下面我会重点对人类的语言能力做一些分析。

人类的语言可以被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语音语言,就是听和说,另一种是文字语言,就是读和写。这两种语言类型对人类的能力要求实际上是不太一样的,并且人类对这两种类型的语言能力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我们的语音语言能力相比于文字语言能力要好很多,这是因为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我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使用语音语言能力,文字只是在这最近的几千年内才被发明出来,而且大多数的古人都是没有机会接触到文字的,所以在能力的使用上,语音语言能力才是一种更为必要的能力,比如有些人虽然不认识字但是能够说很多话,并且也能够通过听别人的话来理解他人的意思,再比如很多人相比于看书更喜欢听书,这都是由于这两种能力在人类的身上不平衡所导致的。

说完了类型,再来看看特点,我觉得语言的最大用处就是整理思维,人的思维是非常复杂的,而且是一个非常散乱的系统,所以想要整理好思维,并且能够方便记忆,语言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它能够帮助人类将信息具现化出来,虽然说语言只是信息的一个载体,但是目前来看这个载体还是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暂时还无法用其他东西来替代。

这个世界上有着非常多的语言,即使是同一种语言还可能有着非常多的方言,所以这对人类的交流产生了非常大的障碍,而且我觉得不同的语言会对思维有着不同的影响,也就是说不仅仅是人类在使用着语言,语言也是在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的,因为在不同的语言里有着不同的词汇与语法,这些不同的概念定义以及事物逻辑可能会使人脑产生不同的思维结构,从而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这样来看,如果要翻译语言的话,那么很可能就会在转换的过程中发生丢失或者曲解原有信息的情况,这对交流是非常不利的,此外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可能会产生在不同语言下的不同思维方式所带来的相互理解上的困难,这种情况就会产生很多的争端,而且很难去解决,因为相互理解不了。当然因为不同的语言产生了不同类型的文明,这点对于维持文明的多样性还是非常有利的。

除了语言方式以外,人类还有很多其他传递信息的方式,但所有的这些方式都有着它们的局限性,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传递信息的最好方式当然是对信息进行直接的***传递,这样对传递方以及接收方来说,不会有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但是由于人类生物物理上的限制,我们目前还做不到用这样的方式来信息传递,我们还无法将想法从一个人的大脑直接***到另一个人的大脑里,所以我们必须要通过一种中介物来放置我们想要传递的信息,所以在这个传递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很多问题,传递的过程可以简单分为下面这三步:

第一步将脑中信息转变成物理信息,物理信息一般指的是语音文字信息或者图形信息

第二步物理信息的传递

第三步是将物理信息再变成脑中信息

这三步中,每一步都可能会出问题,在第一步中,人大脑中的信息如何与物理信息保证一致性,将脑中的信息准确的变成文字信息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举个例子,我在路上走着,突然闻到了一阵香味,我的脑子里已经对这个香味做出反应了,但是这时我的脑海中并没有语言的反映,后来当我回想的时候,我会感觉这是一种花香,不是食物的香,是什么花的香就不知道了,语言在这时就没有办法将我脑中信息准确的反应出来,在我的思维概念里,没有可以对比的描述对象,所以无法用语言的方式将脑中的内容准确的表达出来。我在写这些文章的时候也同样能很明显的感觉到这一点,很多时候我写出来的东西并不是我想要表达的东西,但是我又不知道该如何才能准确的表述,这一方面是我本身的语言能力就比较差,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将脑中的信息全部准确的转化为语言信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第二步中的问题相对好解决一些,物理信息传递过程只要控制住,一般不会出现啥问题,但有时候在这一步也会出些问题,比如电话信号不好,信息传递就会丢失信息。第三步就更为复杂了,这个步骤会经过两层过滤,第一层是信息过滤,比如人眼会对物理信息进行过滤,举个例子,原本物理的信息量是100,通过人眼进入大脑中的只有70的信息量,之后人的大脑中又对信息进行过滤,最后有40的信息被大脑理解,这已经算是不错的情况了。信息传递的最大问题在于,信息传递的双方,有多少没有呈现出来的信息是不同的,很多信息我可能会默认为他人是知道的,所以我就不会用文字写出来,但是实际上他人是不知道,或者他人知道的信息其实与我知道的信息是有巨大差别的,这样一来,两者对于同一信息的基础认识就有了问题,理解产生的差别就可能会非常大,这也是现实中经常会遇到的情况。

在人类的演化过程中,抽象能力与信息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在同时发展,同时进步,人类通过语言来了解世界,通过语言来解释世界,通过语言来传递世界。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大脑能够理解这些语言,所以最后再强调一下,人类的这颗大脑才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大不同,有了这颗大脑,只要有充足的时间,什么样的语言都能够给发明出来。

PS:有关题词,人类有其特殊的地方,上面我一直没有提到过只有人类会思考这样一个很特殊的特点,因为我认为这个特点是在人类拥有各种能力之后一个必然结果,所以只有我们才会去怀疑自身是不是存在的,在我小的时候,我会去想:“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我,那么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的?”然后又会去思索“为什么我会是我,为什么我不是其他人”,这些问题带来的更多是一种情绪上的困惑,或者是一种茫然的无措。后来我思考了很多,发现"我是否存在”这类问题实际上是无法回答的,也就是说没有标准的答案,既证明不了我是存在的,也证明不了我是不存在的,这个问题还会给人以虚无感,所以我喜欢用“我思故我在”这句话来对抗这个问题,虽然“我思故我在”像是一种诡辩式的回答,但从情绪的角度来看,这句话更像是一种宣言,它是在打碎那种莫名其妙的虚无感,因为这种虚无感才是更加没必要存在的东西,所以这句话在我心中的解释是,只要我一直还在思考,那么我的存在与否实际上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有什么值得推荐的世界史的书籍?

想了解中国近代史,不仅仅可以从书本上,也可以通过一些好剧,推荐十部表现近代历史的电视剧:

以下就是这十部剧的介绍:

1、《走向共和》

清朝末期慈禧太后归政光绪皇帝,至民初袁世凯称帝失败约30年间的中国近代历史,包括洋务运动、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拳乱、庚子后新政、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张勋复辟等史事,呈现了中华各民族人民推翻帝制、走向共和,结束清朝统治,走向民国这一波澜壮阔的艰难历程。

简评:这部《走向共和》好的地方就在于,从公众的阅读和观赏方面第一次把李鸿章放到比较客观公正的角度去看。以往只是历史学家才会以公正的角度认识他的,一般的人对他的印象都是负面的。《走向共和》还原了历史的真实状态,没有拔高一个好人,没有贬低一个坏人。

2、《觉醒年代》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觉醒年代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

简评:本剧虽讲文化史,但也重点选取了与新文化运动联系紧密的一些重大历史***进行表现,如“二十一条”、张勋复辟、十月革命、一战结束、五四运动。这些***要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段,要么是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启发而产生。从前25集来看,这个思路非常清晰,完全可以用来做历史教学

3、《人间正道是沧桑》

该剧讲述了杨家兄妹三人分别加入中国***和中国***,他们因政治信仰不同,而从手足情深,变成水火不容,最后天各一方的故事。剧中人物为虚构,历史***有黄埔建校、北伐、、抗战等。

简评:《人间正道是沧桑》以一般革命历史题材的表现形式,表现了重大革命历史,以一般的人物和人物故事演绎了重大革命历史***。观众从这部电视剧里可以看到领袖人物的影子和一些重大的革命历史***,片中瞿恩这个人物是中国***早期历史上那些杰出领袖人物和优秀***员相结合的一个艺术典型。

4、《我们的法兰西岁月》

该剧以二十世纪初留法勤工俭***动为时代背景,讲述了青年时期的周恩来、***、赵世炎、蔡和森等社会主义革命先驱与伟人在法国艰辛寻求救国之道并最终走上共产主义革命道路的故事。

简评:该剧的康洪雷导演最擅长把充满说教意味的正剧变成人情味道十足的励志故事,让其充满感染力。留法勤工俭学的故事从选材到风格都足以令人期待,异国情调加上魅力人物,把“信仰”这个词也搅到青春无敌。

5、《恰同学少年》

本剧以***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以***、杨开慧、蔡和森、向警予、陶毅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

简评:《恰同学少年》通过独特的视角、凝重的思想内涵和高品位的叙事手法来解读伟人高尚的人生品格,改变了以往那种观念保守、呆板严肃、满口说教的形象,用更时尚的文字、更清新的风格,更开放的态度来拍摄,实现了革命和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创作立意和创作风格上的突破和超越。

6、《长征》

该剧表现了中国***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在逆境中战略转移,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过程,生动刻画了***、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挽狂澜于既倒的雄才大略,弘扬了不怕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简评:《长征》以严格的历史真实展现了这段***人用生命、鲜血、意志和智慧书写的历史篇章。凸显了中国***人靠彻底的实事求是精神反败为胜,创造历史奇迹的气概和精神品格。

7、《外交风云》

以新中国诞生为起点,在世界大格局中,***、周恩来、***、***、陈毅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新中国外交事业上的故事,历史***有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周总理访非、恢复联合国席位。

简评:用一系列重大外交***串联起1949—1***6年新中国外交的整体历程;在风格上宏大厚重,自始至终把新中国的外交工作置于整个国际情势中加以艺术呈现。

8、《海棠依旧》

该剧根据周秉德创作的《我的伯父周恩来》一书改编而成,讲述从新中国成立到周总理逝世期间,周总理工作和生活中的感人事迹,呈现周总理以中华崛起为己任,为国家操劳、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的壮丽一生的故事。

简评:《海棠依旧》有别于以往编年体的叙事方式和传统意义上的领袖传记,该剧不是以正面表现周恩来处身其中的那些重大历史***和他的历史功绩为主要视点来结构故事,而是以西花厅为叙事的出发点和连接点,把镜头对准了周恩来总理和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波澜,围绕刻画周恩来性格设置戏剧冲突,在层层推进的情感波澜中去精彩揭示周恩来在事关国家民族命运的关键时刻的担当精神和非凡智慧。

9、《跨过鸭绿江》

该剧讲述了***、***、周恩来、朱德、***、彭德怀以及邓华、洪学智、韩先楚等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以派往朝鲜作战的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为代表的志愿军指战员不畏强敌、英勇斗争的战斗的故事。

简评:《跨过鸭绿江》首次全景式、史诗般展现了艰苦卓绝的抗美援朝战争,热情讴歌了英雄儿女,弘扬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精神,展现了中国***、中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情况下,不畏强权霸权、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那段光荣历史。

10、《伟大的转折》

该剧讲述了***等革命元勋在红军长征途中自通道转兵以后,指挥中央红军以东西驰骋、南北往返高度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最终粉碎数十倍***军围追堵截而使红军重出生天的故事。

简评:《伟大的转折》严谨翔实地还原了长征的细节,在剧中,观众看到那段历史、那些人物鲜活地重现在屏幕中,尽管人物是扮演的,景致是拍摄或搭建出来的,但不可否认,这是观众抵抗遗忘、铭记历史的一种努力。

17世纪发生了哪些改变世界和中国历史的大事?

值得推荐的世界史的书籍有以下:

1、了解古代世界通史。

《世界五千年历史故事》以历史为主线,介绍了亚洲(除中国)、非洲、欧洲、美洲的人类文明发展史,古代部分讲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希腊文明、古代罗马文明及美洲玛雅文明等,中世纪部分、近代部分和现代部分则记录了社会变迁、战争战事和地理发现。

2、了解从近代到现代的世界通史。

12集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解读了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15世纪(中世纪)以来,随着地理***现,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了解和竞争。在近现代,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大国崛起》即以上述九国的发展历史为内容。

3、了解现代世界通史。

《世界是平的:一部二十一世纪简史》(The World Is Flat: A Brief Histor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是一本由汤马斯·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所撰写的畅销书,书中分析了21世纪初期全球化的过程。

书中主要的论题是“世界正被抹平”,这是一段个人与公司行号透过全球化过程中得到权力的过程。作者分析这种快速的改变是如何透过科技进步与社会协定的交合,诸如手机、网络、开放原码程式等,而产生的。2006年,美国导演John Jeffcoat拍摄了同名**。

4、了解西方战争史。

从古希腊的马拉松战役到现代的海湾战争,《剑桥插图战争史》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人们叙述了西方战争史上历次重要战事的来龙去脉——涵盖了陆海空战役的所有方面:武器和技术,谋略和防务。风纪和谍报,雇佣兵和常备军,骑兵和步兵,骑士团和游击战,闪电战和核武库等。

本书追问了战争何时演变为现代意义上的全球化,探讨了战争的社会后果,特别是战争与政治和经济的关系,为我们展现了高度组织化、秩序化和高度恐怖性、毁灭性的人类战争行为的综合画卷。

5、了解中国战争史。

《中国历代战争史》该书作者是一个高中生,他叫吕品江,绍兴新昌中学高三(3)班的一个普通学生,但却做了一些不太普通的事——休学两年踏遍中国,以孩子的眼光考察古战争遗址;在琢磨战争史的同时,又对古代服饰产生了兴趣。

喜欢钻研的吕品江发现,各种版本的中国史对战争部分的描述都很简略,甚至不同版本的史书上有关战争的地图、标注的地名都有出入。

因此,年幼的吕品江萌发了一个念头——将中国历史上有一定规模的战争汇集成册,写明战争的时间地点、时代背景、古今地名对比等,并结合历史研究者的观点,融入自己的想法,对战争造成的影响进行详尽的评述。

英国的近代发展史是怎样的?

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 

三月:李自成攻入京师,明崇祯帝上吊***,明朝灭亡。 

四月:清军在吴三桂的带引下大举入关,在山海关击败李自成农民军。 

五月: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登基,改元“弘光”。南明开始。 

九月:清朝迁都京师。 

1645年(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南明隆武元年) 

一月:清军攻占西安,李自成南遁湖广。 

五月:清军攻占南京,不久俘虏朱由崧。 

六月:清廷相继颁布“剃发令”和“易服令”。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建元“隆武”。 

六月—八月:江阴、嘉定等地人民举行抗清起义,均遭清军***,史称“江阴八十一日”和“嘉定三屠”。 

1646年(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 

六月:清军攻占浙江,攻灭鲁王监国。 

八月:清军攻占福建,南明隆武帝朱聿键被杀。 

十月:桂王朱由榔监国于肇庆,不久称帝,改元“永历”。 

十二月:清军攻占四川,大西王张献忠在凤凰山被杀。清军攻陷广州,杀绍武帝朱聿鐭。 1648年(清顺治五年,南明永历二年) 

郝摇旗、李过与何腾蛟、瞿式耜的军队,连续大败清兵于岳州、全州,收复了衡阳、长沙等地。这时,在广东、四川等地的农民军也起来响应。已经投降了清朝的明将领,如江西金声桓和广东李成栋等人又背叛了清朝。 

在清军的后方,榆园军、吕梁山的起义军和关中农民军都发动广泛的攻势,曾经参加过农民起义的陕甘***也在米喇印、丁国栋领导下举行了反清起义。南明出现第一次抗清的***。 1649年(清顺治六年,南明永历三年) 

一月:清军攻占湖南,何腾蛟在湘潭遇害。 

1650年(清顺治七年,南明永历四年) 

李来亨、郝摇旗等人组成“夔东十三家”军抗清。 

十一月:清军再度攻占广州,大肆***。 

清军占领桂林,瞿式耜在桂林遇害。 

1652年(清顺治九年,南明永历六年) 

李定国率军东出广西,下桂林,反攻湖南,南入广东。清敬谨王尼堪被杀,定南王孔有德自焚。 刘文秀出兵四川,大败吴三桂,克复了川南各州县,并与夔东十三家军取得了联系。 活动在东南沿海一带的张煌言、张名振等人率领的抗清队伍在此时也开始反攻,并接受永历皇帝赐给的封号,形成了第二次抗清的***。 

冬,南明永历皇帝在孙可望的协助下迁都贵州安龙。 

1654年(清顺治十一年,南明永历八年) 

三月:孙可望制造“十八先生之狱”,李定国和孙可望关系恶化。 

1656年(清顺治十三年,南明永历十年) 

孙可望大举进攻李定国,失败后降清。 

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南明永历十三年) 

一月:吴三桂率清兵攻占云南,永历帝朱由榔流亡缅甸。 

李定国在磨盘山被吴三桂击败。 

七月:郑成功、张煌言北伐,直逼南京,后为清军所败。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十五年) 

八月:清军攻入缅甸,朱由榔被俘。 

十二月:郑成功***。 

1662年(清康熙元年,南明永历十六年) 

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在昆明遇害,李定国、郑成功相继去世。南明在中国大陆的***宣告结束。1664年(清康熙三年,南明永历十八年) 

“夔东十三家”为清军攻灭。 

清军攻占舟山等沿海岛屿,张煌言遇害。 

1674年(清康熙十三年,南明永历二十八年) 

台湾郑经大举进攻福建,后为清军击退。 

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南明永历三十七年) 清军***,南明势力覆灭。清王朝完全确立了在中国的统治。

政治制度方面

17世纪,改变世界最大的事情,是1640年英国暴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的***开始到1688年詹姆斯二世退位的***结束,以新贵族阶级为代表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起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革命。因此,1640年,被确定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全世界的历史,发生了转折。从此,整个世界的社会制度开始发生了根本改变,资本主义终将要代替封建主义。

1644年满清入关,是大事。这,改变了中国什么呢?汉族人的皇帝,换了以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清朝的皇帝,算是改变。少数民族,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大家庭。但,皇帝倒是换了,皇帝也还是皇帝。封建社会的内部矛盾被掩盖了、缓解了,封建制度在中国又延长了二百多年(明朝后期,中国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而且,后来的满清***更加***,屈辱于外国帝国主义列强,置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

数学与科技

概述

16、17世纪的欧洲,漫长的中世纪已经结束,文艺复兴带来了人们的觉醒,束缚人们思想自由发展的烦琐哲学和神学的教条权威逐步被摧毁了。封建社会开始解体,代之而起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大大解放。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繁荣和向机器生产的过渡,促使技术科学和数学急速发展。 

例如在航海方面,为了确定船只的位置,要求更加精密的天文观测。军事方面,弹道学成为研究的中心课题。准确时计的制造,运河的开凿,堤坝的修筑,行星的椭圆轨道理论等等,也都需要很多复杂的计算。古希腊以来的初等数学,已渐渐不能满足当时的需要了。

天文

在科学史上,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重大的***,向数学提出新的课题。首先是哥白尼提出地动说,使神学的重要理论支柱的地心说发生了根本的动摇。他的***雷蒂库斯见到当时天文观测日益精密,推算详细的三角函数表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于是开始制作每隔10"的正弦、正切及正割表。当时全凭手算,雷蒂库斯和他的助手勤奋工作达12年之久,直到死后才由他的***奥托完成。 

16世纪下半叶,丹麦天文学家第谷进行了大量精密的天文观测,在这个基础上,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总结出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导致后来牛顿万有引力的发现。 开普勒的《酒桶的新立体几何》将酒桶看作由无数的圆薄片累积而成,从而求出其体积。这是积分学的前驱工作。

古典高等数学时期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主张自然科学研究必须进行系统的观察与实验,充分利用数学工具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些观点对科学(特别是物理和数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他的学生卡瓦列里创立了“不可分原理”。依靠这个原理他解决了许多现在可以用更严格的积分法解决的问题。“不可分”的思想萌芽于1620年,深受开普勒和伽利略的影响,是希腊欧多克索斯的穷竭法到牛顿、莱布尼茨微积分的过渡。 16世纪的意大利,在代数方程论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塔塔利亚、卡尔达诺、费拉里、邦贝利等人相继发现和改进三次、四次方程的普遍解法,并第一次使用了虚数。这是自希腊丢番图以来代数上的最大突破。法国的韦达集前人之大成,创设大量代数符号,用字母代表未知数,改良计算方法,使代数学大为改观。 

在数字计算方面,斯蒂文系统地阐述和使用了小数,接着纳皮尔创制了对数,大大加快了计算速度。以后帕斯卡发明了加法机,莱布尼茨发明了乘法机,虽然未臻于实用,但开辟了机械计算的新途径。 17世纪初,初等数学的主要科目(算术、代数、几何、三角)已基本形成,但数学的发展正是方兴未艾,它以加速的步伐迈入数学史的下一个阶段:变量数学时期这一时期和前一时期(常称为初等数学时期)的区别在于前一时期主要是用静止的方法研究客观世界的个别要素,而这一时期是用运动的观点探索事物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变量数学以解析几何的建立为起点,接着是微积分学的勃兴。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概率论和射影几何等新的领域。但似乎都被微积分的强大光辉掩盖了。分析学以汹涌澎湃之势向前发展,到18世纪达到了空前灿烂的程度,其内容的丰富,应用之广泛,使人目不暇接。 

这一时期所建立的数学,大体上相当于现今大学一二年级的学习内容。为了与中学阶段的初等数学相区别有时也叫古典高等数学,这一时期也相应叫做古典高等数学时期。

几何

解析几何的产生,一般以笛卡儿《几何学》的出版为标志。这本书的内容不仅仅是几何,也有很多代数的问题。它和现在的解析几何教科书有很大的差距,其中甚至看不到“笛卡儿坐标系”。但可贵的是它引入了革命性的思想,为开辟数学的新园地作出了贡献。 

《几何学》的主要功绩,可以归结为三点:把过去对立着的两个研究对象“形”和“数”统一起来,引入了变量,用代数方法去解决古典的几何问题;最后抛弃了希腊人的齐性限制;改进了代数符号。 法国数学家费马也分享着解析几何创立的荣誉,他的发现在时间上可能早于笛卡儿,不过发表很晚。他是一个业余数学家,在数论、概率论、光学等方面均有重要贡献。他已得到微积分的要旨,曾提出求函数极大极小的方法。他建立了很多数论定理,其中“费马大定理”最有名,不过只是一个猜想,至今仍未得到证明。 

对概率论的兴趣,本来是由保险事业的发展而产生的,但促使数学家去思考一些特殊的概率问题却来自者的请求。费马、帕斯卡、惠更斯是概率论的早期创立者,以后经过18、19世纪拉普拉斯、泊松等人的研究,概率论成为应用广泛的庞大数学分支。 

和解析几何同时,17世纪在几何领域内还发生了另一场重大的变革,这就是射影几何的建立。决定性的进步是德扎格和帕斯卡的工作。前者引入了无穷远点、无穷远线,讨论了极点与极线、透射、***等问题,他所发现的“德扎格定理”是全部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 帕斯卡1640年发表的《圆锥曲线论》,是自阿波罗尼奥斯以来圆锥曲线论的最大进步。可是当时的数学家大多致力于分析学的研究,射影几何没有受到重视,直到18世纪末才重新引起人们的注意。

微积分的发明

17世纪是一个创作丰富的时期,而最辉煌的成就是微积分的发明。它的出现是整个数学史也是整个人类历史的一件大事。它从生产技术和理论科学的需要中产生,同时又回过头来深刻地影响着生产技术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微积分对于今天的科技工作者来说,已经象布帛菽粟一样,须臾不可离了。 

微积分是经过了长时间的酝酿才产生的。积分的思想,早在阿基米德时代已经萌芽,16、17世纪之交,开普勒、卡瓦列里、费马、沃利斯特别是巴罗等人作了许多准备工作。作为微分学中心问题的切线问题的探讨,却是比较晚的事,因而微分学的起点远远落在积分学之后。 

17世纪的著名数学家(主要是法国)如费马、笛卡儿、罗贝瓦尔、德扎格等人都曾卷入“切线问题”的论战中。笛卡儿和费马认为切线是当两个交点重合时的割线。而罗贝瓦尔则从运动的角度出发,将切线看作描画这曲线的运动在这点的方向,这观点至今在力学上还有实际意义。 

牛顿、莱布尼茨的最大功劳是将两个貌似不相关的问题联系起来,一个是切线问题(微分学的中心问题),一个是求积问题(积分学的中心问题),建立起两者之间的桥梁,用微积分基本定理或者“牛顿—莱布尼茨公式”表达出来。 在牛顿1665年5月20日(格里历31日)手写的一页文件中,有微积分的最早记载,但他的工作长久没有人知道,直到1687年才用几何的形式摘记在他的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牛顿建立微积分主要从运动学的观点出发,而莱布尼茨则是从几何学的角度去考虑。特别和巴罗的“微分三角形”有密切关系。 

莱布尼茨第一篇微分学的文章1684年在《学艺》上发表,第一篇积分学的文章1686年在同一杂志发表。他所创设的符号远优于牛顿,故为后世所沿用。它的理论很快就得到洛必达、伯努利家族和欧拉等人的继承和发扬光大,到18世纪进入了一个丰收的时期。 

任何一项重***明,都不可能一开始便完整无瑕。17世纪的微积分带有严重的逻辑困难,以致受到多方面的非议。它的基础是极限论,而牛顿、莱布尼茨的极限观念是十分模糊的。究竟极限是什么,无穷小是什么,这在当时是带有根本性质的难题。尽管如此,微积分在实践方面的胜利,足以令人信服。大多数数学家暂时搁下逻辑基础不顾,勇往直前地去开拓这个新的园地。

数学发展特点

17世纪数学发展的特点,可以概括如下。 

产生了几个影响很大的新领域,如解析几何、微积分、概率论、射影几何等。每一个领域都使古希腊人的成就相形见绌。 

代数化的趋势,希腊数学的主体是几何学,代数的问题往往也要用几何方法去论证。17世纪的代数学比几何学占有更重要的位置,它冲破希腊人的框框,进一步向符号代数转化,几何问题常常反过来用代数方法去解决。 

出现了大量新概念,如无理数、虚数、瞬时变化率、导数、积分等等,都不是经验事实的直接反映,而是由数学理论进一步抽象所产生。 

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联系更加紧密,实验科学(从伽利略开始)的兴起,促进数学的发展,而数学的成果又渗透到其他科学部门中去。许多数学家,如牛顿、莱布尼茨、笛卡儿、费马等,本身也都是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或哲学家。 

数学知识广泛交流传播,希腊时代只有少数人在研究数学,直到16世纪,情况并无多大改变。17世纪研究人员大增,学术团体(学会或学院)相继成立,加上印刷业的兴旺发达,数学知识得到普遍的推广和应用。 

总的来说,17世纪是许多新兴科目的始创阶段,而18世纪是充实和发扬阶段,19世纪是回顾、推广和改革阶段,并以崭新的姿态进入下一个世纪。

我看了几个,感觉这个总结的更适用于考试,希望你满意

阶段一:18世纪中期以前的英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1、革命背景和原因

①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和发展。(革命发生的经济基础)

手工工场建立和扩展: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成为大西洋航运中心,制呢业迅速发展,手工工场建立。并扩展到***煤、炼铁等领域。

圈地运动是对农业进行的一场资本主义改造运动,它使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资本主义农场牧场出现。发展了农业,积累了原始资本,也造就了大批的自由劳动力。极大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海外贸易、殖民掠夺、黑奴交易是16世纪英国商人海外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原始资本的积累。

都铎王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如:16世纪宗教改革后,英王成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不再从属于罗马教皇。改革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削弱和限制了旧的封建势力。鼓励工商业和海外掠夺,不仅增强了国力,且对资本原始积累起着保护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产阶级势力的壮大。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树立海上霸权。17世纪初,开始向印度和北美殖民。

②阶级关系上,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出现,并利用议会有权通过征税法案的权力同国王做斗争。(阶级基础)

③17世纪上半期,斯图亚特王朝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触犯了资产阶级利益(这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在“君权神授”思想下,厉行专制,极大损害了资产阶级利益;宗教专制下,严厉对待非国***,尤其是迫害其中的清***,造成政治局势的紧张。(由于清***中反对封建限制,希望取得经济只有的要求正适合资产阶级需要,因而清***的主张成了资产阶级、新贵族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

④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成为革命发生的导火线

2、革命的特点、任务和经过

特点: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联盟;打着宗教旗帜.任务: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专政,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过程:①标志: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②内战: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最后,议会军在克伦威尔指挥下经纳西比等战役打败王党军队,结束了内战。③成立共和国: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是实际的军事。④复辟: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从过程看,这是英国革命中的一大曲折;从当时混乱的政治形势看,也是力量尚小的资产阶级维护革命的策略。正是在当时政治斗争尖锐形势下,政党开始形成,出现辉格党和托利党。⑤完成:1688年“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3、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和革命的影响

建立:1689年,议会通过的限制王权、约束国王行为的《权利法案》,这标志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到18世纪,又逐渐确立内阁制、两党制)

国内意义:以君主立宪制取代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成为英国历史的分水岭。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又为工业革命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世界意义:在当时,尤其欧洲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和资本主义发展壮大已成为不可逆转历史潮流的形势下,英国革命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整个世界的要求。英国作为欧洲一个重要的、有影响的国家,率先完成这一转变和过渡,无论理论上或实践上都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范例。此后,欧洲和其他地区一些国家都在其影响下进行了不同形式的革命,使世界进入要求推翻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同时,也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世界近代史的到来。(注:“新时代”“新的历史时期”并无根本差异,实际做题时灵活判断。)

二、启蒙运动兴起(此时不作具体要求,只作为英国历史的过程整合)

三、世界殖民霸权地位确立(非考试内容,不须详记,只作为一般过程了解)

这一阶段,在亚洲、北美进行殖民扩张,与荷兰、法国等展开激烈争夺。通过三次英荷战争,进一步确立海上霸权,荷兰则丧失了欧洲强国地位。“七年战争”(1756-1763年)是英法争夺印度和北美殖民地的最后较量,结果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地位,并雄霸欧洲。

阶段二: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的英国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一、工业革命

1、概念: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到大机器生产的飞跃。它既是生产领域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

2、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

3、条件:① 圈地运动获得大量的劳动力;② 海外活动积累了丰厚的资本;海外活动和殖民战争使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海外市场进一步扩大;④ 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

4、完成:到1840年左右,机器大生产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机器制造业建立,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5、突出成就:首先开始于棉纺织业并推动了纺织业的较***展;克服了自然条件限制的改良蒸汽机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就,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具体为:① 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② 动力方面: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③ 交通运输:1814年英国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1807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

6、主要影响:(注———此阶段不必扩展,紧扣英国的发展状态进行整理)

自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40年代,从棉纺织部门新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开始到机器制造业的出现,英国最早进行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和“世界工厂”,实力盛极一时。工业革命极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同时,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逐渐发展壮大,为巩固和加强自身政治、经济地位,资产阶级强烈反对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要求进一步接触封建束缚,实现自由竞争,自由经营和自由贸易。1776年《国富论》一书的发表标志着经济政策由传统保护主义到“自由竞争”的重大转变。

二、政治状况:

① 逐渐发展壮大的资产阶级对维也纳体系下的封建专制不满,要求更多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积极展开争取政治权利的自由主义改革和革命运动。如1832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资产阶级通过和平手段取得更多的权利。

② 工业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日益对立,矛盾尖锐。1836年,英国***运动正是这一矛盾激化的产物,它标志英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三、殖民活动和对外关系

1、为满足工业发展和资产阶级的需要,通过建立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方式,抢占原料产地,拓展商品市场。如:19世纪中期完全占有印度、占领新加坡;发动侵略中国的两次***战争,割占香港,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在大洋州,据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非洲,英国势力渗入埃及;在拉美,加紧对新生国家进行经济侵略。

2、亚洲革命风暴中,阿富汗、印度举行反英起义;美国的独立使英国丧失了17世纪初到18世纪30年代建立的北美大西洋沿岸的13个殖民地和新法兰西。

3、这一时期,主张欧洲大陆“势力均衡”的英国,为防止法国称霸欧洲,多次组织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

阶段三:19世纪70年代~一战的英国

[第二次科技革命和向帝国主义过渡]

一、政治经济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科技革命展开,英国由于可以在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榨取巨额利润,便将大量资本输往国外,不注重技术设备的更新,工业发展速度减慢,被美、德超过,到19世纪末,工业产值退居世界第三位,失去了19世纪以来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与此同时,以科技、垄断、效率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以自由主义、政党政治、代议制为特征的资本主义政治模式开始在英国形成。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在英国逐渐走向成熟。

二、对外关系

在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下,实力对比变化及殖民地利益分配不均等,加深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德国崛起后,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英德矛盾在殖民地问题上激化,逐渐发展成为“一战”前帝国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同时,迫于实力相对下降的现实,英国放弃了长期以来不与任何国家结盟的“光荣孤立”政策,利用法、俄同德国的矛盾,于1904年和1907年先后签订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形成协约国集团,对抗1882年形成的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两大军事政治集团扩军备战,相互争夺,矛盾激化,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三、殖民活动

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过渡,英国参与列强瓜分世界,最终建立包括亚洲、非洲、大洋州、拉丁美洲等地的庞大殖民体系。其殖民地比本土大150倍,“大英帝国”进入全盛。对中国,在瓜分狂潮中,强租新界,最终占领整个香港;伙同列强组成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阶段四: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

[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一战”后英国实力衰退,其国际地位产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

1、经济上,由战前的债权国变为债务国,世界金融中心也由伦敦移到纽约,英镑地位动摇。1924年,工业产量才超战前水平。

2、国际政治上,英国虽然联合法国控制了国联,打击了美国,也通过“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英法主宰世界的国际政治格局,但是,以英国为核心的欧洲这个国际关系中心舞台开始向美、日所在的美洲和亚洲伸展,美日的政治影响力不断增加,威胁着英国的国际地位。

3、国内政党政治发生变化。由于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战后经济的衰退,自由党实力下降,标榜社会主义的工党崛起,并取代自由党同保守党轮流执政。

4、军事上,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取得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英国自18世纪以来一直掌握的海上霸权被打破。

5、殖民体系动摇。由于经济实力下降,对殖民地的统治力量削弱,难以维持庞大的殖民体系;同时,在“一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影响推动下,殖民地的民族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形成***,英国殖民体系遭到极大冲击。如1922年,“华夫脱”党领导埃及获得初步的独立;1921年,英国被迫允许爱尔兰南部26郡脱离统治享有自治权,英国国名也有“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改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6、对外关系上。

①英国在欧洲奉行“势力均衡”政策,扶德抑法,反对过分削弱德国,拒绝加入法国组织建立的“欧洲安全保证体系”。

②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后,面对德国***的侵略扩张,英国处于维护本国利益、祸水东引等原因,实行绥靖政策,结果,助长了***侵略气焰,也引火烧身。

③二战爆发后,面对德国发起的“不列颠之战”,在首相丘吉尔领导下,放弃绥靖政策,英勇抵抗德军,成为欧洲抵御***侵略的坚强力量,为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阶段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

[世界霸主地位彻底丧失]

1、霸主地位丧失

由于二战中再度遭削弱,实力下降,英镑地位完全为美元取代。两极格局下,欧洲失去了世界中心的地位,英国的国际政治霸主地位也彻底丧失。随着大国地位的下降,同法国等步调趋于一直,推行追随美国的战略,依靠美国资本的援助,接受马歇尔***,成为美国冷战政策的宣传者和追随者,如:配合冷战加入“北约”。

2、恢复与发展

通过加强国际经济联系、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先进成果,及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等措施,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介于苏联威胁日益严重和美国经济渗透、政治控制的不断加强,1967年,参与成立“欧洲共同体”,有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随着力量的增强,同西欧国家一起,开始为提高自己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努力,并冲击着美国的霸主地位。

3、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在战后高涨的民族解放运动中,英国被迫承认印度、巴基斯坦、缅甸、苏丹、尼日利亚等亚非国家独立。19***年中国从英国手中和平收回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