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把一词来源于-批把来源于什么

tamoadmin 游戏攻略 2024-09-10 0
  1. 几个汉字的来历
  2. 枇杷是不是被子植物啊?
  3. 征上联。下联 : 良木为材 才砍枇杷 裁嵌琵琶

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像人一样,有着生命和意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一个汉字的来历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汉字的来历

中国人对自己文字的起源,大概在战国时期就注意到了。有人认为结绳是汉字的起源。但不少人表示异议,结绳是上古用以记事的方法,差不多一切原始民族都曾用过。它即便是记事,也毕竟不能算是文字。也有人认为中国的文字源始于八卦。此外,尚有“河图、洛书演进为文字说”。中国古代最通行之说是仓颉(jié)造字,这至少在战国末年已经在广大学者中流传。一般说来,文字的发展有一个从多头到单头,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从表形至表音的过程。因此有不少人提出,中国的文字是由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经“巫”和“史”整理并发展而成的。至于“巫”和“史”又是什么人呢?这又有各种不同的猜测。

批把一词来源于-批把来源于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目前,中国史学界较普遍的一种说法是:中国文字源始于殷商。不过稍有异议的人也不乏一例,根据一些人的看法,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已很成熟。而任何事物总有一个从发生到发展渐趋成熟的过程。因此中国文字的发生始年还可前推。至于推多少年呢?有的主张至少上推一千年;有的主张推至夏末;也有的主张推至夏以前,各执己见。

在考古学家那儿,中国文字之源始又有分歧。其中提出最不同凡响之见的当推郭沫若。他在《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一文中指出:“汉字究竟源始于何时呢?我认为,这可以从西安半坡村遗址距今的年代为指标。”“半坡遗址年代距今有六千年左右。”“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典型”,“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划,和器上的花纹判然不同。”“虽然刻划的意义至今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jié)遗。”如按此说,中国文明则应算成近六千年。中国文字之源始,究竟在何时?最古老的文字产生于什么时代?分别代表什么含义?至今还尚在百家争鸣中,看来还有待于大量的材料来佐证说明!目前世界上公认最早的文字,是出现在古代中东地区的楔形文字,距今5000~6000年,然而,在河南贾湖发现的一些刻在龟甲上的符号,距今却达8000年。

汉字的小故事

从前,有位姓张的私塾先生,聪明绝顶。有一次,有个财主为儿子请老师,写了张布告:“本宅欲请一位教书先生,但伙食简单,酬金微薄。”许多先生看了看,摇摇头走了,他们知道这家财主是本地出了名的吝啬鬼。哪知这位张先生持了布告,却笑着点点,应聘云了。大伙都说先生“鬼迷心窍”。张先生只说了句:“等着瞧吧!”便来到财主家。

财主见“上钩”暗自庆幸。在谈到待遇时,他担心先生变卦,便要求行生立下文约,亲手画押。

先生毫不犹豫地立下字据,写道:

“无米面亦可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无银钱亦可。”

财主看后满心欢喜,认为占了大便宜,于是就和先生各自在字据上按了指印,笑眯眯地离开了。

十几天过去了,先生的饭桌上,顿顿只有杂粮、小菜。先生实在难以下咽,便叫来财主。财主意识到先生要说什么,笑着说:“你看,这协议书上有您的手印!”先生装吃惊,严肃地说:“哦,给我看看。”财主递过文约,先生说:“你听好了——‘无米,面亦可;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财主听得目瞪口呆,睁大眼睛看清上面的第一字。的确,一字未改呀!财主扳起面孔,但又无可奈何,只好自认倒霉。饭桌上加了几道荤菜,仍然暗自庆幸,吃饭虽讲究些,不用付学费也不错。

不料到了年底,先生找财主算帐,要求付学费。财主哪里肯给,二人争执不下,便带上字据,一同到县衙评理。县官问明了情由,让先生拿出字据念了一遍,听完最后一句,县官惊木拍案,向财主大喝:“你这刁民,字据立得清清楚楚你怎敢赖先生的学费!”责令财主当面付给先生学费。

“氽”、“汆”和“籴”“氽”、“汆”和“籴”

“氽”、“汆”和“籴”字形十分相近,又不常用,所以极容易混淆。其中的“氽”和“汆”简直像双胞胎那样难以分辨。不过,如果懂得它们都是会意字,认真分析一下它们的“成字原理”,也就不难辨清了。

“氽”字念 tǔn ,上面是“人”下面是“水”,合起来是人浮在水上。“人浮在水上”是漂浮的一种情况,所以“氽”的本义是“漂浮”,如木板在水上“氽”、“尸体氽上来了”。又引申为“用油炸”(因为油炸食品时大多食物都浮在油面上),如“氽油条'、“氽虾片”、“油氽馒头”、“油氽花生米”。

“汆”字念 cuān ,上面是“入”,下面是“水”,合起来表示“(把东西)放入(沸)水中”。“汆”字的常用义是一种“烹调方法,把食物放到沸水里稍微一煮,”如“汆汤”、“汆丸子”“汆黄瓜片”。

“籴”念 dí ,,上面是“入”,下面是“米”,合起来就是买进米。“米”可借代粮食,所以“籴”泛指“买进(粮食)”,如“籴米”、“籴麦子”。跟“籴”相对的“粜” tiào ,则是“卖出(粮食)”。

最后,让我们把上面的辨析编成口诀,以便记忆:人( rén )浮水上读作 tǔn ,入( rù )水煮炸念作 cuān ,出米为 tiào 入( rù )米( dí ),拆字会意不难判。

汉字的来历故事

在几万年前的原始时代,远古人学会了用语言来表达意思,后来又学会了用手势,但有些事物用语言和手势是难以表达的,于是有人想出了做记号的方法,可记号太多,容易忘记,后来就用图形表达意思,比如“太阳”就画成一个圆圈的形状,“树”就画成树的模样,最早的象形文字就是这样产生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到了这时,需要文字记载的东西就更多了,而光用一些图形符号来表示,显得太繁琐了。于是人们就简化了一些象形字,并把一些象形字组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文字,让人能更容易看懂。比如把“人”和“木”组合起来,就成了“休”字,意思是一个人靠在树上睡觉。这样又创造出了很多文字,形成了汉字的一个新类型——会意字。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诸侯国,而这些诸侯国的文字又有所区别,于是出现了一字多义、多字一义的情况,这给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带来了困难。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下令在全国统一使用一种文字——小篆。这种文字比以前的文字简化了许多,但仍有些繁琐,于是民间逐步兴起了一种应急的俗体——隶书。到了三国时期,魏国的钟繇又创造出了一种更为简便美观的文字——楷书。从此以后,汉字就确立了它的方块形态,开始有了间架结构。以后人们又陆续创造了草书、行书等各种各样的字体,也涌现出了像“钟、王”、“颜、柳”、“苏、黄、米、蔡”这些举世闻名的书法家。汉字的发展逐步进入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

而随着汉字的发展,汉字的个数也越来越多,于是就出现了一种便于人们查找汉字的工具,像《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等等。

1949年以后,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汉字迎来了它发展的春天。50年代初期,中央颁布了一系列文字改革的通知,对于一些笔画过于繁琐的汉字进行了大胆简化,使都能识汉字、用汉字,这在汉字的发展史上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在现代社会,科学飞速发展,汉字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像表示化学元素的汉字,表示一些新生事物的汉字不断出现,许多汉字也被赋予了一些新的含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出现,怎样把汉字输入计算机又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八十年代以后,我国研制开发了一系列汉字输入法,如拼音、五笔字型、表形码、自然码等等。汉字为适应时代的变化,也在不断地改进自己,完善自己,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近年来,有些人认为汉字过于复杂,提出了“文字拉丁化”的方案,认为汉字应该走拼音化的道路。但我不这样认为,因为汉字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考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成为了中国人的一种标志,我们不应该抛弃汉字,而是应该发展汉字,完善汉字,让汉字在二十一继续延续下去。

有人送枇杷给一个县官,可他在礼单上把枇杷错写成了琵琶。县官笑道;“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有个客人应声到;“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萧管尽有位老诗人姓潘,笔名浪波,当过省文联。熟人和下属,皆称潘。场面上叫浪波先生、浪波亦合适。但也常有初见面者敬佩得失了分寸,一口一个浪、浪,叫得旁人身上直起鸡皮疙瘩。

有人给孩子起名叫怡,王怡、李怡、孙怡、赵怡。你在家随便怎么叫,叫姨奶都行,出去见到朋友,就得注意了。指着孩子对一位五十多岁的老爷们说:“这是孙怡。”对方不喝多也得犯晕:哪冒出这么个小姨?

有人带外孙上街,偶见到姓朱的女同事,一时反应不及,拉过外孙说:叫朱姥姥。外孙可不是省油灯,他立刻说:牛姥姥。完啦,活急死人。其实叫姥姥就行。

汉字里使用频率最高的就是猪马牛羊狗猫兔鱼虾虫,一旦与姓同音,就得注意了,尤其要注意后面的词。在报社,编辑简称编,碰上姓马牛杨的,就不能简为马编牛编杨编了。叫了就不尊重了。姓胡也不行,胡编?

开花。”

在一个热闹的集市上,一个卖鱼的喊道:“鲜鱼!”这时,一个卖泡泡糖的紧接着喊:“泡糖! (泡汤)”那个卖鱼的听了,对那个卖糖的人说:“哎,你为什么说我的鱼泡汤了啊?”他们越吵越凶。就在这时,一个卖豆芽的又喊道:“豆芽! (斗呀)”一位治安员走了过来问:“还有谁在和他们吵架啊?”正巧一位卖油果的喊道:“油果! (有我)”治安员听了以后说:“那好,把你们四个一并带走!”……

关于汉字来历的故事

汉字数目字分大写和小写两种,一种为小写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另一种为大写的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这些数字。可了解这些数字的人并不多。记得1994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就曾考过这方面的知识。结果那道考题成了当年难度系数最高的试题。下面就汉字的十个大写数字,为大家简介如下。不当之处,请指正。

汉字大写数字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这十个汉字并不是从先民创造出来后就直接用来表示数目的。

“壹、叁、伍”是最早用作大写数目字的文字。

“壹”最初通作“一”,表示专一的意思。到了春秋时期,“壹”被用作数字。如《管子》“狐白应阴阳之变,六月而且壹见。”

“叁”本是“参”字的俗体字,很早时就通用作“三”,表示“三”这个数目。《左传》就有“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后来不知何时,这个数目字“参”就写作“叁”了。

“伍”本义指军队的编制,五人为一伍。后来就通用为“五”,表示“五”这个数目字。如《易经》:“参伍以变,错综其数。”这里的“参”和“伍”都是阴阳爻相的位置数字。

“陆”和“柒”是何时被借作数目字的,查阅了许多书籍,没有看到更具体详细的说法。但在《说文解字》里,“陆”是形声字,本义指陆地;“柒”是“漆”的俗体字,也是形声字,本义是指一种木名。

“贰、肆、捌、玖、拾”这五个数目字,则是在唐朝武则天时期被确定为数字大写的。这几个字都是形声字。

“贰”本认是副职。“肆”从长、聿(yù)声,本义指摆设、陈列,后引申为放肆。“捌”本义是指一种农具,汉《急就章》:“无齿为捌,有齿为杷(即耙)。”“玖”从玉、久声,本义是指似玉的黑色美石。《说文解字》:玖,石之次玉,黑色。“拾”从手、合声,本义是捡取,从地上捡起来。

据说,武则天时代,各地国库管理混乱,出现了许多贪赃枉法的官吏。武则天为了加强国库的管理,不给贪赃枉法官吏以可乘之机,让他们不能随意涂改数据,就下令有关部门,统一汉字的数目字。他们就找了读音相同或相近的笔画繁难的十个文字,作为十个小写数字的另一种写法。这十个文字就成了汉字的大写数字。于是,在武则天时代,就出现了汉字的大写数字。应该说,统一规范汉字数字,用大写数字代替汉字的小写数字,这是武则天的一大贡献,功不可没。

另有传说明朝以前人们记账都是使用“一二三”等汉字和自己创造的一些简单符号,这种记数的方法简单实用,而最大的缺点就是太简单了,容易涂改。这就让一些贪官污吏有了可乘之机,比如把“一”改成“二”、“三”、“六”、“七”,把“三”改成“五”,再加上字迹潦草一些,想辨出真伪真是难上加难。

一些汉字来历的小故事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汉字的起源有种种传说,中国古书里都说文字是仓颉创造的。说仓颉看见一名天神,相貌奇特,面孔长得好像是一幅绘有文字的画,仓颉便描摹他的形象,创造了文字。有的古书说,仓颉创造出文字后,由于泄漏了天机,天落下了小米,鬼神夜夜啼哭。还有一种传说,说仓颉观察了鸟兽印在泥土上的脚迹,启发了他发明文字的灵感。这种种传说都是靠不住的。文字是广大劳动人民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才慢慢地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从1954年秋至1957年夏,中国考古工作者多次发掘了半坡遗址(今西安市东郊半坡村北),发现了早在6000年左右半坡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创造了具有文字性质的劾划符号和绘画、雕塑、装饰品等艺术作品。半坡人的刻划符号多保留在彩陶上,这可以看作是原始的中国文字。

近年来,中国在山东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晚期的一处遗址里发现了一批墓葬(距今已有4500多年),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在一些陶尊上各刻有一个图象文字,共发现了10多个单字。这些文字是按照实物的形状描绘出来的,所以称为“象形字”。字体的结构与甲骨文上的象形字十分相似,但比甲骨文要早1000多年。因此,“象形字”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它已具有了文字的特征。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

有趣汉字来历小故事

1

话说中国历史上的唯一女皇武则天登基后,她想给自己取一个非常适合自己的名字,中国要名字要表达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并且把自己的光辉也展现出来。可是取什么字才能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呢?如果用一些熟悉的汉字肯定不能体现,于是武则天想自己造一个从来没有的字出来,这样肯定就没有重复了。说造就造当时对日月有一种封建迷信,都觉得日月是神圣的,武则天就把自己比喻成了日月,想让自己和日月一样永远高挂在天空,所以就有了那个字,日月在天空上面:曌.。

曌:zhao

曌字的意思:大概有日月当空、明亮阔大的意思吧。

2

新上任的知县是山东人,因为要挂帐子,他对师爷说:"你给我去买两根竹竿来."

师爷把山东腔的"竹竿"听成了"猪肝",连忙答应着,急急地跑到肉店去,对店主说:"新来的县太爷要买两个猪肝,你是明白人,心里该有数吧!"

店主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懂了,马上割了两个猪肝,另外奉送了一副猪耳朵.

离开肉铺后,师爷心想:"老爷叫我买的是猪肝,这猪耳朵当然是我的了……"于是便将猎耳包好,塞进口袋里.回到县衙,向知县禀道:"回禀太爷,猪肝买来了!"

知县见师爷买回的是猪肝,生气道:"你的耳朵哪里去了!"师爷一听,吓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 "耳……耳朵……在此……在我……我的口袋里!"

3

有一次,北方匈奴要进攻中原,遣人先送来一张“战表”。皇上拆开一看,原来是“天心取米”四个大字。满朝文武大臣,没有一个解得此谜。皇上无法可想,只得张榜招贤。这时,宫中一个名叫何瑭的官说,他有退兵之计,皇上急宣何瑭上殿。

何瑭指着“战表”上的四个字对皇上说:“天者,吾国也;心者,中原也:米者,圣上也。天心取米,就是要夺我国江山,取君王之位。”皇上急道:“那怎么办呢?”何瑭说:“无妨,我自有退兵办法。”说着,提笔在手,在四个字上各添了一笔,原信退给了来人。

匈奴的领兵元帅,以为是中原不敢应战,可是拆开一看,顿时大惊失色,急令退兵。

原来,何瑭在“天心取米”四个字上各加一笔后,变成了“未必敢来”。

4

从前,有个纨袴子弟,自幼好吃懒做,不好好念书。长大以后,常因写错别字闹笑话。

有一天他妻子说想吃枇杷。他从桌子上随手拿出一张纸,挥笔在上面写了几个字。写完后便招呼仆人去买枇杷。他妻子接过纸来一看,噗哧一声笑了。原来上面写的是“买琵琶五斤”。五个字写错了两个,将“枇杷”误写成“琵琶”。他妻子看过后,在后面题了一首打油诗:

枇杷并非此琵琶,

只怪当年识字差。

倘若琵琶能结果,

满城箫鼓尽飞花。

这个纨袴子弟看过妻子的题诗,羞了个大红脸。“枇杷”和“琵琶”读音相同,都读pípa,是同音词。但“枇杷”是一种水果,而“琵琶”则是一种弦乐器,意义和写法完全不同。

几个汉字的来历

中国古代主要农业成就有“水稻,蚕,桔,茶,温室栽培,水利石碾,嫁接技术,海塘工程”等。

1.水稻:中国最早栽培,在湖南澧水河畔澧州城头山发现了宇宙中最早的稻谷,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大概3000多年前传入朝鲜、越南日本等国。

2.蚕:蚕丝是古代丝绸的主要原材料,新石器时代中国就有培育,2000多年前传入日本、朝鲜、越南,后传入希腊和欧洲诸国。

3.柑橘、枇杷、荔枝、红杏、李子,商周时期,桔在唐代传入日本,后传入其他国家。

4.茶:茶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在商周时期就有培育,唐代传入日本。

5.温室栽培:一直以为是国外的技术,没想到在我国秦汉时期就有,古人还是相当有智慧的,这项技术比国外早1000多年。

6.水力石碾:是一种用石头和木材制成的,使谷物破碎和去皮的工具,我国最早出现在魏晋时期。嫁接技术:一种植物人工繁殖的技术,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得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这项技术始于魏晋时期。

7.海塘工程:自汉、唐起,江、浙、福建沿海人民为防御潮水灾害而开始修建江海堤防。海塘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开发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海塘从局部到连成一线,从土塘演变为石塘,建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的农学家有贾思勰,写有《齐民要术》。许行,战国时候人,百家争鸣的农家创始人。

明朝的徐光启。 徐光启的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曾同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等人一起共同翻译了许多科学著作,如《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成为介绍西方近代科学的先驱;同时他自己也写了不少关于历算、测量方面的著作,如《测量异同》、《勾股义》;他还会通当时的中西历法,主持了一部130多卷的《崇祯历书》的编写工作。除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的工作以外,他还亲自练兵,负责制造火器,并成功地击退了后金的进攻。

参考资料:

农业史-百度百科

枇杷是不是被子植物啊?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汉字的来历:中国汉字的来历资料起源故事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汉字的来历:中国汉字的来历资料起源故事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上联。下联 : 良木为材 才砍枇杷 裁嵌琵琶

枇杷是被子植物。枇杷,别名:芦橘、金丸、芦枝,拉丁文名: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蔷薇科、枇杷属植物,枇杷原产中国东南部,因叶子形状似琵琶乐器而名,其花可入药。

真正的花为被子植物独具的主要特征,所以被子植物又叫有花植物。花基本上由4个系列的成分组成:

1、外层系列为由萼片组成的花萼,通常呈绿色,有保护花的作用;

2、内层系列为由花瓣组成的花冠,通常质地柔软多汁,色泽鲜艳,具有引诱传粉者的作用;

3、一至多个系列的生有花粉的雄蕊,合称雄蕊群;

4、一个(至多个)系列的内含胚珠的心皮,构成子房或雌蕊群。

扩展资料:

被子植物的经济利用。

人类的大部分食物和营养来源于被子植物,不是直接地通过农作物或园艺作物如谷类、豆类、薯类、瓜果和蔬菜等,就是间接地为牧场提供牲畜所需的饲料

被子植物还提供建筑、造纸、纺织和塑料制品、油料、纤维、食糖、香料、虫蜡、医药、树脂、鞣酸、剂、饮料等多得不可计数的原材料。此外,世界上大约有25亿人口从木材和煤炭来获得能源。

被子植物由于它们在种和个体数量上的优势而在覆盖陆地的植物组成中起着主要的作用,形成了作为自然环境景观的大部分植被,并且提供了为大多数陆生动物的生存所需的生境。在生态学上,被子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在于营造防风林和栽种覆盖植物以防止水土流失和海水侵蚀陆地。

但人类不仅仅利用自然所赋予的植物,而且还通过植物栽培来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而被子植物在这方面提供了建筑庭园、公园、运动场地、街道绿化、住宅装饰等和消遣所需的大部分材料。

百度百科-枇杷

百度百科-被子植物门

更新1:

备注: 裁嵌的「嵌」仍去声,三十陷,作「嵌入」解。而非下平声,十五咸,指「山深貌」。

更新2:

回自在老师: 谢谢阁下回答、建议及指导。在下还道「枇杷」乃树木,能砍伐为木材?而「嵌」指一木嵌入一木,如琵琶的六相、二十四品、琵琶平面与琵琶半圆梨形底嵌成琵琶的吗? 大作「晏子回来看燕子,琵琶奏罢啖枇杷 」实是绝佳之作,谢谢自在老师示范流水对的对法。

更新3:

感谢阿渊大大查证「嵌」字应为平声,固下联音应更正为平仄平平 平仄平平 平平平平。欢迎有兴趣的网友以正音对此文字游戏,或以流水对作答,谢谢 ~^^

更新4:

蒙「日月入怀」大大赞助点数,谨此鸣谢。

更新5:

谢谢自在老师为在下花时间查阅《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解说「枇杷」植物。「才」此处作「才会」"therefore"的意思,未知可通吗?

更新6:

拜谢自在老师为我们详加说明流水对的用法与赐二句佳作。未知如用「莹金作镜,竟照丑脚...」与「证人作供,共现鸡蛋...」何如?因「良木为材,才砍枇杷...」乃取「木+才=材」也许「金+竟=镜」、「人+共=供」还可以乎?至于「丑脚」、「鸡蛋」未知可否有其他同部首名词以相应「枇杷」之类名词?虽晏子与琵琶时代不同,但文字游戏,依在下愚见,亦不用太认真嘛。

更新7:

谢谢「小星星」大大赏光?句,请问可否略修佳句「丑言借语,雨穿篛笠...」以应「木+才=材」机关呢?谢谢。

更新8:

回自在老师: 在下从没觉得高明,如我是自觉文才功力高人一等, 早已到甚么诗坛、诗社自我表扬自赏。在下上次回话并无不敬之处,亦说过程度不高,阁下「诚心作供...」之句,我还道是「作证供」原来「作供」是解「作供奉物」。既然阁下觉得太纡专降贵回答不高明问题,那在下亦不敢强人所难,如要删答,后学实不敢强留了。反正网上虚誉比现实世界虚誉还要虚幻,在下对网上虚誉也不太看重。 但亦感谢阁下指出「琵琶、枇杷」乃独有组词,我原想是自己学浅不知还有没有别的,所以发问,若在下能对得出一联,也不虽多此一举出题征联吧?

更新9:

再者「琵琶、枇杷」二物不错是「形似」的关联,故得此称。但是因「推手为枇,引手为杷」所以「琵琶」古称「枇杷」,而枇杷因叶形似琵琶而得名(cyps.hlc.edu/flower-web/flowers/%E6%9E%87%E6%9D%B7)。

更新10:

回「小星星」大大: 先谢阁下再赐佳句。请问「怎」字是读甚么声的?我在网上查不到耶*^_^*

更新11:

谢谢自在老师提点,在下本想多设机关,增加趣味,可能真的有点儿overdone <:] 「舴艋」原来国语正音是「则猛」,谢谢赐教。所以此名词在中国香港 对是妙绝(粤音也是乍猛),在台湾对则有欠音准了。

更新12:

谢谢文章君赞助点数 :)

更新13:

谢谢「搁来一遍」大大慧?佳句,挺好啊! 大大见笑了,俺算是甚么奇葩耶;不过却越来越觉得有点像韦小宝不董武功却去闯荡江湖;俺大字也不识得几个,却到网上搬文弄句 *^_^* 真是笑煞人哉。

更新14:

回「小星星」大大: 谢谢您提供"怎"字是入声,俺在「中华诗韵速查表」&「增广诗韵集成」也查不到。弄清楚后才能答阁下的问题耶,因为我觉得如为字读去声,好像有点儿牵强耶,但既然"怎"字是仄声,那您可试改「良木为材」作「量木为材」(量度木头,为取材料)。不过定会扣分以对其他回答者公平喔!

更新15:

「小星星」大大请不要把人家说话放在心上吧。俺跟您说些傻意见,试试分析一下; 据东方文化应为「贪、嗔、痴」三毒会毒害出世善心乃诸孽障之源,所以咱们应防嗔怒,不应留怨愤于心间。 据西方文化应为我们应该接受Constructive Critici *** (有建设性的评击?) 才会进步的。我试试举例看:就如小孩子初学行走,大人定会说出他/她有何错处,代其更正,扶他/她一把的,我应为此乃Constructive Critici *** 。但如果大人只说其短而道其不配行走,那就不是Constructive Critici *** 了。所以大人应该扶幼,小孩必虽受教,各安其位,各施其职,文化才能得薪火相传喔!

更新16:

不过我想「爱吾老以及人之老」,最好不要称人家"老贼"吧<:/ 怪难听的。

更新17:

首先多谢诸位回答者赐句,如此多错漏的问题也能得许多佳句,实是难能可贵。 个人浅见: 自在老师之句,部首尽应题句,句意非常工整通顺。 「小星星」大大之句,创意非凡,应题句的部首、读音应有尽有,实是难得。 「搁来一遍 」大大之句,亦包含在下理想中的部首读音词,而且句意新颖、别出心裁,令人看后有如沐春风之感。 谢过gassalt大大?句,哗!唱十八摸再弹琵琶,新流水对style乎?奈何在下学浅,未知「?摸」何解?如有附注那就更好了。 在下选自在老师之句为最佳回答,并多谢老师在此题花了不小提出指导,在下实获益匪浅。

联语不通耶~~~ 2009-08-30 16:50:05 补充: 发问者很客气说:「下联如有不通顺之处,还望诸位文学贤达不吝纠正」 出句:「良木为材 才砍枇杷 裁嵌琵琶」 基本上,此句于事理不通,不合逻辑; 其次于文句词语上亦不通! 吾亦难以为君修正也! 此句以二物谐音为关键,若要找合适的对句亦难也! 2009-08-30 17:49:07 补充: 本题至目前无人来答~~ 既然发问者很客气说:「下联如有不通顺之处,还望诸位文学贤达不吝纠正」 自在老师给您意见如下── ~~~~~~~~~~~~~~~~~~~~~~~~~~~~~~~~~ 原句问题 出句:「良木为材 才砍枇杷 裁嵌琵琶」 1.基本上,此句于事理不通,不合逻辑;不可能以「枇杷」之材来制作「琵琶」(琵琶非「嵌制」者,只有琴身可嵌宝物宝石为饰)。 2.其次于文句词语上亦不通!「才砍枇杷」与「 裁嵌琵琶」皆是不通之语。 此句难以为君修正也! 改作建议 料想此出句乃以「枇杷」「琵琶」二物同(谐)音为灵感来源,若要找合适的对句亦难也! 不如为君改作,并对句如下: 晏子回来看燕子 (仄仄平平平仄仄) 琵琶奏罢啖枇杷 (平平仄仄仄平平) (晏子,人名,名晏婴,战国时为齐相。) 不知发问者以为如何? 自在老师 答 2009-08-30 17:55:21 补充: 此联可成流水对 2009-08-30 22:32:20 补充: 修改为: 晏子归来观燕子 (仄仄平平平仄仄) 琵琶奏罢啖枇杷 (平平仄仄仄平平) 2009-08-31 01:13:25 补充: 查「枇杷」── 《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 植物名。蔷薇科枇杷属,常绿乔木。叶长椭圆形或倒披针长椭圆,具短柄,互生,先端锐,边缘具疏锯齿。圆锥花序顶生,花小色白。果实亦称为「枇杷」,呈淡**或橙**,味甘美,可食。叶子和核果可入药,具镇咳作用。 据观察,「枇杷树」树干并不粗壮,不可能用作木材。 ~~~~~~~~~~~~~~~~~~~~~~~~~~~~ 就算可作木材,「才砍枇杷」也是不通之语!「才」作何解呢? 2009-08-31 01:17:12 补充: 在知识+难得有如此谦虚客气的发问者!善哉善哉! 阁下于对联有兴趣,欢迎加入「诗词对联─古典文学的精华艺术」知识团! 见本人知识档案连结。 2009-08-31 01:31:55 补充: 阁下此出句,应是以「枇杷」「琵琶」二物同(谐)音为灵感来源, 但「枇杷」「琵琶」二物,一般认为之用途,一为食果,一为乐器。 作为文学,舍此特点与一般性用途不用,另以「木材制器」为架构,此二物只取其「同音」耳──实为一勉强又不高明的作法! 「木材制器」可多呢,与「枇杷」「琵琶」又何必相干呢? 故以文学为言,联句须通顺自然,乃成其句也! 阁下既好此道,故赘言之以供参酌! 2009-08-31 10:51:01 补充: 随时欢迎! 2009-08-31 11:01:33 补充: 既然要玩文字游戏~~ 虽不甚通,也玩玩它,笑笑: 「莹铜作镜,竟照丑脚,竞演丑角」 「良木为材,才砍枇杷,裁嵌琵琶」 2009-08-31 11:07:28 补充: 要同音~好~再改改~~~~ 「莹铜作镜,竟视丑脚,竞饰丑角」 「良木为材,才砍枇杷,裁嵌琵琶」 自在老师答题一向严谨,没什么好放松消遣~~借此玩玩ㄅㄟ~~^^ 2009-08-31 11:56:24 补充: 再玩一个: 「诚心作供,共现鸡蛋,贡献姬旦」(「姬旦」:周公之名) 「良木为材,才砍枇杷,裁嵌琵琶」 2009-09-01 08:07:06 补充: 答「小星星」之问: 「晏子归来观燕子 (仄仄平平平仄仄) 琵琶奏罢啖枇杷 (平平仄仄仄平平) 」 我所说的「此联可成流水对」,所谓「可」者,是「可以这么看」的意思,非确然之词。 「是流水对」与「可成流水对」,意思是不同的── 前者确定是,后者是「也可以看做是」。 本人用语不含糊!用语涉及语意,只是解读的人没看清! 「晏子归来观燕子 琵琶奏罢啖枇杷 」 下联也可以看做是晏子归来,在门前看到了燕子,然后进屋去,弹了琵琶,之后又吃了枇杷。 虽然晏子时代可能还没有「琵琶」这乐器,基本上主要做为「一个人」的行为动作是可以说得过去的! 2009-09-01 08:10:27 补充: 若写成一行:「晏子归来观燕子 ,琵琶奏罢啖枇杷 」就比较清楚了。 2009-09-01 08:30:45 补充: 所谓「流水对」,可表达二种情境, 一是因果关系; 二是前后相连之事。 「流水对」之名,是因「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此一联句而来,表达一种时间先后相连的事物。原诗如下: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五言律诗)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北归去, 淮上对秋山。」 还有什么问题,尽管提问,不必客气。 2009-09-01 11:48:38 补充: 答发问者: 「良木为材,才砍枇杷,裁嵌琵琶」 如果你要设那么多机关: 1.琵琶、枇杷→同音 2.琵琶、枇杷→同部首(还双声连绵词呢) 3.「良木为材」→木、材→部首有关 4.「才砍枇杷,裁嵌琵琶」 →同音异字,意义关联 5.「良木为材,才砍...」→木、材、才,拆组字 5.「良木为材,才砍枇杷,裁嵌琵琶」→整句要合情合理、 6.联句要词性相同 7.上下联平仄相反 那当然随您高兴! 不过,就我所见,古今联语很少有机关这么多的! 以我在知识+的见闻,常见自己本身程度不高,却喜欢出难对死对让人来对!不知道这样表示什么? 而一些本身对联功力不错的,出的联句都还算正常、合理、通顺、有文学意境! 以上意见供你参考! 2009-09-01 12:02:59 补充: 「莹金作镜,竟照丑脚...」 之所以用「铜」,是因为古人以「铜」为镜,而非以「金」作镜。 如果你的「金」是指「金属」.... 反正出句本不合理,「枇杷」怎可能制造「琵琶」? 既然这样,您爱用「金」或「金属」作镜也可以掰它一掰了~~ 「证人作供,共现鸡蛋...」, 原来「诚心作供」也是个常理, 若要符合您的机关,改「善人」、「好人」、「众人」...什么「人」,自然也随您喜好! 2009-09-01 12:03:22 补充: 您说:「但文字游戏,依在下愚见,亦不用太认真嘛」 您的机关这么多~~~本人不知阁下您哪个该认真?哪个「不用太认真」? 本来这种不通的出句,本人向来是不理会的!只因见到您还有谦虚好学精神,故勉强为您作答指导~~ 还是一句话: 您说:「但文字游戏,依在下愚见,亦不用太认真嘛」 您的机关这么多~~~本人不知阁下您哪个该认真?哪个「不用太认真」? 2009-09-01 12:18:10 补充: 对联,有「基本条件」,有「个别之特殊条件」; 有「宽对」,有「严对」, 「严对」是,所有条件皆符合; 「宽对」是,合于「基本」平仄词性对仗之条件,而于个别特殊条件,符合若干即可! 发问者既如此高明,何不自对试看,以资交流!看能符合自设之一切条件否? 2009-09-01 12:26:22 补充: 若您能对出一联「符合对联基本条件及自设之一切条件」,且合情合理、通顺无瑕疵~~ 本人立刻删答! 2009-09-01 14:14:13 补充: 我原来之所以用: 「莹铜作镜」 「诚心作供」 来对: 「良木为材」 是取联意── 「良木为材」→木可为材 「莹铜作镜」→铜可为镜 「诚心作供」→心可为供(供需诚心乃成供,常言:有心最重要) 不用「善人作供」者→「人」不能为供物! 这是上下联句之相配问题! 阁下出句机关一看即知,只是对句需符合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两「物」之名,同「音」、又各同「部首」,同「声符」,甚至是「连绵词」→据本人所学过者,中国文字只有「琵琶、枇杷」这一组词──only one! 这乃是因为,先有「枇杷」之植物果实,而乐器「琵琶」之形似「枇杷」,故得此称!二物是还有「形似」的关联的 2009-09-01 21:33:53 补充: 曾经看过的一句有名的同音词: 「近世进士尽是近视」! 有兴趣的可以拿来掰对联~~ 知识+现在流行「掰」对联~~~ 2009-09-02 20:48:54 补充: 只是提醒发问者: 出句机关一看即知,只是对句需符合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若不强求「同部首」,大家才有玩的空间! 只是觉得对联不需要玩得太死! 太难的对联,大家不来参与,不是很无趣吗? 2009-09-03 00:09:25 补充: 另有一组同部首但不同音的: 「蚱蜢」,音「乍猛」; 「舴艋」,音「则猛」。 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供发问者参考! 2009-09-03 00:12:03 补充: 只是提醒发问者: 出句机关一看即知,只是对句需符合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若不强求「同部首」,大家才有玩的空间! 只是觉得对联不需要玩得太死! 太难的对联,大家不来参与,不是很无趣吗? 2009-09-03 00:13:59 补充: 另有一组同部首但不同音的: 「蚱蜢」,音「乍猛」; 「舴艋」,音「则猛」。 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供发问者参考! 2009-09-03 10:25:03 补充: 掰对联~~ 「贫女结婚,昏上舴艋,惛上蚱蜢」 「良木为材,才砍枇杷,裁嵌琵琶」 掰: 贫女结了婚,昏沉沉的上了小船,迷迷糊糊的上了一道蚱蜢做的菜。(听说有民族喜欢吃昆虫) 没钱买琵琶,只好自己砍了枇杷树做成木材,裁切拼凑成琵琶来玩。 2009-09-03 10:29:09 补充: 改一下: 「贫女结婚,昏乘舴艋,惛呈蚱蜢」 「良木为材,才砍枇杷,裁嵌琵琶」 2009-09-03 10:49:34 补充: 「近世进士尽是近视」 「奇鳞麒麟齐临奇林」 ──法兰客对得很棒! 小星星好久不见!有空到知识团聊聊玩玩吧! 2009-09-03 14:30:12 补充: 好个「Constructive Critici *** 」! 善哉!善哉! 本人在知识+,常给予「Constructive Critici *** 」,很单纯的知识讨论交流,却常被攻击为「修养不好」、「文人相轻」...... 受不起「Constructive Critici *** 」的人,不知其修养又好在哪里? 故而现在少发意见,有谦虚愿学的人才说~~~ 西方人尊重「Constructive Critici *** 」,难怪人家会进步、有文明! 发问者能接受「Constructive Critici *** 」,一定会很有长进的! 是愚是智在一念间也! 阿弥陀佛! 2009-09-08 08:24:46 补充: 发问者如期自选解答,而非弃置问题留给系统自动交付投票,是负责任的做法!

参考:

闲来无事咬文嚼字

~

试问版大~ 想必你心中早有标准答案 不过想知道有谁能比你的标准答案更"标准"而已吧! 也好~等会儿小妹我也加入游戏玩玩吧! 2009-09-03 00:27:33 补充: 喔~好难,真的有够难的啦! 贵言若诚 成就非凡  承旧妃繁 这是我第一个想到的,但是后来发现平仄不对~ 后来又绞尽脑汁,硬是对了平仄~呵呵! 贵言乃证 正身亮丽  政声量力 游戏规则太过于局限 不过!~还真好玩!!! 版大,你也算奇葩耶!呵呵~ "怎"念做ㄗㄣˇ 期待脐带奇戴祈代 希望小宝宝期待可以作成奇特的装饰品 也祈望脐带血中的干细胞能代替医疗的多项功能 对的~~好好笑~~ 博君一笑,别介意罗! 2009-09-03 00:30:23 补充: 小宝宝"期待"更正为"脐带"

参考: Atty

不喜欢错字的我~

也来凑凑热闹! 「怒言激励,力吓众士,立下重誓」 「良木为材,才砍枇杷,裁嵌琵琶」 2009-09-01 14:48:30 补充: 「好耳拜际,祭旺后羿,寄望后裔」 「良木为材,才砍枇杷,裁嵌琵琶」 2009-09-02 11:42:53 补充: 绞尽脑汁

尚无佳句

但勉强可对~ 「近世进士尽是近视」 「奇鳞麒麟齐临奇林」 2009-09-03 14:52:31 补充: 哈哈星哥确是好久不见了

"食饱啦!"

就怕你失踪那么久

不知可吃饱? 「近世进士尽是近视」 「新猩馨腥欣兴新星」

版大您好

试试看: 上联: 丑言借语 雨穿篛笠 予串蒻苙 (仄平仄仄 仄平仄仄 仄仄仄仄) 下联: 良木为材 才砍枇杷 裁嵌琵琶 (平仄平平 平仄平平 平平平平) 丑话说在先

这或许是我在瞎掰 雨太大了

连大笠帽都穿透了 那时候正想跟您一起去那

用莆草搭盖的猪圈"串门子"呢 会再上栏答题

除了看见巧联

不对个隆冬

比死还难过 其次可是为那"流水对"而来求解惑 自古巧联多自对 何需累赘喻水流 自己知识的认知

所谓流水对

皆有其因果不可互换的关系 很纳闷 自在老师您吃枇杷

您弹琵琶 干晏子去看燕子什么鸟事 后学实无意冒犯老师您

只是太多太多的流水 小星星真的怕了 上知识+是为了求知识

可不是求生气

您说是吗? 2009-09-02 03:03:56 补充: 应版主要求之格式

再试试看: 出联: 良木为材 才砍枇杷 裁嵌琵琶 接对: 冷心怎忆 意悬篛笠 一现蒻苙 版大您好

对于您的出联

我有些问题

想与您探讨 "良木为材"之后为断句

这与您所设机关

"木

才"

是否还有讨论的空间? 之前会以"丑言借语"应对

也是这"断句"让我伤透脑筋 但今天若换个角度去解读

或许我还可理解 试试看

就是把"良木为材"之为字读去声(ㄨㄟˋ) 如此的解读或许就不一样了喔 哈 哈 不知通也不通?对也不对? 本想把之前的接对改为"吾言乱语......."想想还是做罢 2009-09-03 04:33:19 补充: 回版主的话: 这"怎"字应该是入声字

读仄声吧 (ㄗㄣˇ) 经阁下您这一问

还有点茫然呢 该不会是因上则补充

谈及"良木为材"之为字影响而有此一问? 哈 哈!放心

小星星这规矩还懂 在未征得合下首肯

岂敢放肆更改出联 2009-09-03 05:16:37 补充: 有些抱怨的话想说

是受了委屈 "小鬼

你懂不懂得规矩

接了对句哪能摆在上联 那是人家出联者谦虚有修养

你是哪个师娘教的没大没小没规矩 今天又不是自个写对联

为了龙虎之分

左右有别

必须遵守那仄起平收的规矩

引联接句最重要的就是

要记得不可喧宾夺主

反客为尊......(不要插嘴) 今天我出个牛头

你对个马嘴

难不成我得要你先说 这是为人处事的道理

懂还是不懂

若不懂就别玩了......" 以上是那群"老贼"说的话 这干我屁事

我也是应版主您的要求

摆在上联啊

还不嘴 版大您说我冤还是不冤 2009-09-03 05:40:20 补充: 偷摸上网答题不易

但还是深觉有趣 楼上的自在老师及"客兄"

好久不见了 小星星向您们请安问好

"食饱袂"? 这可是全世界最有人情味的问候语 2009-09-04 04:00:21 补充: 若拿"贪 嗔 痴 "

我会对他个" 戒 慧 定 " 哈 哈!版主

跟您开个玩笑 谢谢阁下的金玉良言

小星星会用力去体会的 您说您大字不识几个

而我的中文养成教育 也只在"九年国民义务教育"的程度呢

好不到哪里去 那"老贼"一说

是对叔伯辈的暱称啦 谁叫他们老叫我"小鬼"

"老贼"对上"小鬼"

也是登对 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天 这是一位老和尚

曾对我说过的话

愿与诸君分享共勉 再见罗各位

后会有期......

参考: 木瘦比巴

玉对比巴

竹瘦弱立

草摇弱立

二位所言甚对耶,奈何不才中国文学、国语发音的水准皆非常有限<:] 所以只得寄此题于奇摩当作文字游戏玩玩,以博网友一笑而已,不能当真喔。 下联如有不通顺之处,还望诸位文学贤达不吝纠正。谢谢~^^ 2009-08-31 00:46:01 补充: 谢谢二位宝贵意见。海外游子平日接触中文机会不多,今有幸得两位文学达人不吝赐教,实觉大喜过望也。 先回阿渊大大: 感谢阁下为不才查阅辞典纠正「嵌」字音韵,在下出题时于「中华诗韵速查表」(chinese-artists/poem/default)查得「嵌」字为去声,三十陷,作「嵌入」解。亦在汉英字典查得「嵌」字有三音,为ㄑㄧㄢ [qian1]

also ㄑㄧㄢˋ [qian4]

ㄎㄢˋ [kan4],固此列为去声。但「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乃官方资料,应以为准;固下联音当改为平仄平平 平仄平平 平平平平。 2009-08-31 06:25:08 补充: 褒也空,贬也空,网上争荣本是空。 在下本想恭敬不如从命,冒昧加入贵知识团,攀附、攀附,滥竽充数一下~^^ 奈何机缘未到,贵知识团网页「加入」功能失灵,只得改日重试。感谢邀请。 2009-09-02 12:37:46 补充: 很有趣的联子,有空也会试一试对。谢谢自在老师留联。也多谢法兰客大大连珠佳句 :) 2009-09-03 12:14:39 补充: 回「搁来一遍」大大: 其实俺心目中「标准」是有的,但「答案」却没想过 <:] 可能烂问题亦应有其烂标准吧 *^_^*

砍:ㄎㄢˇ。 嵌:ㄑㄧㄢ,平声。 要玩这种谐音趣味的对联,是否先检视有无错误呢? 一点想法~~ 2009-08-30 14:06:42 补充: 查过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 作"把东西填入空隙"解,读音为ㄑㄧㄢ,平声。 作"山林深邃的样子"解,读音为ㄑㄧㄢˋ,仄声。 发问者的"裁嵌"到底做何解,读何音呢? 提供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