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到奇点最后一个任务-细胞到奇点攻略黑洞

tamoadmin 通关技巧 2024-08-11 0
  1. 奇点有质量吗,是物质吗?
  2. 中国天文学家发现迄今最大恒星级黑洞,对人类安全会造成影响吗?
  3. 人掉进黑洞会发生什么?是否必死无疑?
  4. 黑洞是什么颜色?它有颜色吗?
  5. 《奇点临近》

黑洞吞噬的星球天体去哪儿了?科学家认为,很有可能被黑洞吸走后转移到另外一个时空了。世间有些人类或物体凭空消失或被黑洞吸走,然而多年后有些被消失的人或物会再次出现,所以人类对这些问题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到底这些被黑洞吸走消失的物体去了哪里?科学家认为,很有可能被黑洞吸走后转移到另外一个时空了。发现黑洞吸走的物体去了哪里?一直以来,关于黑洞的研究理论层出不穷,而且黑洞也因为特别神秘,在各种科幻**当中被妖魔化,所以很多天文爱好者对于黑洞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于宇宙万物来说,黑洞确实比较神奇,而且也是很多科学家没有办法进行深入了解的,就连最专业的霍金科学家团队,对于黑洞的研究也都是比较表面,目前也不能够了解黑洞的原理。黑洞的存在就一直不停的吸收附近的各种物体,令人非常好奇的问题肯定就是黑洞吸走的物体到底去哪儿了呢,针对于这个问题各国科学家也在不断的研究,目前也给出了一些研究结果。黑洞在科学界是一个永恒的地狱,能够吞噬一切物质,让很多科学家都闻风丧胆,而且科学家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也确实面临着很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如果想要能够掀开黑洞的真面目,并且想了解被吸入的物体去了哪里,就必须要能够了解黑洞内部的构造和方向,科学家认为黑洞附近有一个出口。不少科学家都表示,黑洞之所以能够不断的吸收物质,并且这些物质都不会在出现,并不仅仅是因为消失了,可能会有一个平行的宇宙入口,直接通过这个入口进入平行宇宙,黑洞虽然能够吞噬这些物质,但是吸进去的物质结局不一定是消失。

科学家为了可以让大家更通俗的明白,还做了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就是在修复一本古书的过程中,现代科技已经完全有能力进行修复,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也可以将写满字的纸烧为灰烬,然后通过各种不同手段进行消息重现。所以通过这种高端的科学方法,黑洞的研究也会变得更简单,也能够通过这样的实验方式,更好的了解落入黑洞的物质形态。虫洞或是高维度产物,科学家:它就在地球,人类维度较低无法发现虫洞是什么?从理论上来说,虫洞是连接两个时空或是连接两个宇宙的通道。若能进入虫洞,那么穿越时空或者去往平行宇宙便有可能实现。虽然从理论上来说,通过虫洞可以实现穿越,但是从事实的角度来看,其实很难实现。首先,目前科学界还未能确定虫洞所在的具***置。同时虫洞所呈现出现的形态也是未知,虫洞未必就是一个洞。其次,就算我们找到虫洞,我们怎样能够进入虫洞也是一个极大的难题。

细胞到奇点最后一个任务-细胞到奇点攻略黑洞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对于虫洞的位置,科学家的见解各有不同,主要分为三种。第一,虫洞存在空间与时间的裂缝中。第二,虫洞所在的位置离地球极远。第三,虫洞就在我们周围。第三点看法与霍金先生的看法极为相似。霍金早前就曾发表过公开言论,称那些我们看似神秘的平行宇宙,虫洞等等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没有察觉而已。早前就有科学家提出,地球与其他星体或者其他星系之间不仅仅是通过引力来维系,地球与其他星球或是星系同时也还需要通过一些特殊结构来维系。这其中的特殊结构或许就是黑洞,白洞之类的神秘天体。由此看来,霍金先生所说的不无道理。对于虫洞的位置,部分科学家猜测,地球上某些“疑点重重”的区域,比如百慕大三角十分可能就存在虫洞。近几年来,百慕大三角地区时不时出现一些十分诡异的事情,比如经过该区域的飞机,轮船会莫名其妙地消失了。根据最基本的物理定律,我们知道,物体是不会无缘无故地从原本所处的空间消失的。由此可以推断,这些凭空失踪的物体很有可能是通过虫洞被转移到另外一个时空了。由此可得,那些被人类神化的黑洞或者虫洞,极可能不是一个物体,它或许是另一个时空的产物,处于更高维度的空间,就如同人类的意识,我们无法看到它,但它却真实存在。科学家认为,人类生存的空间是三维空间,黑洞或者虫洞或是七维以上空间的产物,由于人类所处维度较低,无法直接发现它们的存在。除此之外,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每个地方都有可能存在黑洞或者虫洞,而不仅仅是宇宙外太空中才会存在,它们可能存在于地球某处,甚至有可能存在于你的身边。虫洞的存在或许可以解释很多科学界无尽未能解决的事情,其中包括一系列神秘和灵异,由于人类科学技术水平还不够发达,目前还未能用科学来解决很多事物,相信在不久后的某一天,虫洞将被人类发现,并加以利用,以此穿越至另一个时空,翱翔宇宙。

被黑洞吸走的物体最终去哪?被黑洞吸走的物体最终去哪?霍金竟这么说!有关黑洞的研究理论可谓是层出不穷,黑洞一直是在不停的吸收着各种物体。但是,令很多人好奇的是被黑洞吸走的物体最终去哪?对于这个问题,霍金给出了自己的研究结果,一起来看看吧!黑洞在科学界中一直被称为是永恒的地狱,因为其能吞噬一切的物质,令不少科学家闻风丧胆。但是,其对科学界也极具挑战力,谁都想率先揭开黑洞的真面目。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提出:落入黑洞未必意味着消亡,为何呢?与霍金有同样想法的一派科学家认为,在黑洞中存在着一个出口,一些物理学家将这出口命名为白洞,还有一些则认为是平行宇宙的入口。黑洞虽能吞噬物质,但无人能知晓被黑洞强大引力吸引进去的结局究竟如何。在**中常见的镜头,片中的主角会突然被一股漩涡发出的强大引力吸入,最后到达另一个世界。那这样的场景是否在黑洞中有同样适用呢?科学家的回答是:黑洞中是否有另一出口证据尚不明确,值得肯定的是,落入其中的物质不会消失。为此,科学家还做了个形象的比喻,那便是修复一本古书,现代的科技完全有能力将久远年代的书籍信息复刻出来。再做一比喻,将一张写满字的纸燃烧成灰,表面上好像什么消息都没了,但实际上,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将这里面的消息重现。落入黑洞的物质也可以这么理解,表面上似乎被吞噬进去了,但不意味着彻底消失了。霍金提出了黑洞辐射论,也有大学研究所根据霍金该理论做出了实验证明。种种结论表明,落入黑洞的物质,可能以另一形式出来,或者从黑洞中的另一出口出现。另外,科学家还表示,在每一个星系的核心都有黑洞存在的影子,黑洞就像是哆啦A梦的任意门,任我们穿越旅行。还有科学家表示,我们所生活的宇宙,本身就是一个大黑洞,地球就像是细胞,目前所定义的黑洞不过是这个体系中的“吞噬细胞”,而地球,脱离了宇宙就会死亡。

奇点有质量吗,是物质吗?

黑洞的引力强大到可以把任何物质撕碎成基本粒子,所以人类在理论上是无法进入黑洞的,不论多坚固的探测器都无法抵挡黑洞的巨大引力,而且黑洞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电磁波和引力波的传递速度也是光速,所以我们的宇宙是无法和黑洞内部进行联系的。

白洞目前还只存在于理论中,人类已经在宇宙中发现了许多黑洞,但是白洞一个都没见过,白洞在理论上就是黑洞的反演,科学家认为白洞会不断地向外喷发出物质,和黑洞不断吞噬物质刚好相反。

黑洞和白洞都是广义相对论中预言的天体,但按照白洞不吞噬只喷发的特性来看,现代宇宙学观测到的高能天体现象就很像是白洞造成的,不过白洞本身远没有黑洞找起来方便,希望人类在未来能找到它。

白洞本身是和黑洞完全独立的两个天体,所以题主想的从黑洞进去从白洞出来是不可行的,但黑洞本身也并不是只吃不吐的怪物,霍金用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相结合的方法推导出黑洞周围的量子涨落会带走黑洞的质量,这种现象被称为“霍金辐射”,质量越大的黑洞温度越低寿命也越长。

在星系磁场的控制下实体物质是不会被黑洞吞噬进去的,但黑洞会有一种物理透镜现象,会对来自各个恒星发出的光产生弯曲而消失。由此可见,黑洞天体只会有气态类型的暗物质存在,而绝非会有实体物质的存在。因为它是宇宙无尽恒星系之间物质运动的应力缓冲带,维护着宇宙细胞单元之恒星系物质的周期循环运动。以上所述,对于正确理解此题我相信读者们就会有答案了。

理论上黑洞内部是一个时空奇点状态,任何物理定律在哪里都是失效的,所以人类对黑洞内部的情况也是一无所知,但是黑洞本身也是一个球状天体。

中国天文学家发现迄今最大恒星级黑洞,对人类安全会造成影响吗?

所谓奇点,浅显易懂地说,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点,它存在于黑洞中以及大爆炸的起始点、大塌缩的终结点。

在数学上当分数的分子为有限值,而分母变成零时,或者三角函数里的正切函数tanx当x成为90度时的值都是无穷大。当x从89度开始渐渐接近90度时,tanx的值就无限地接近正无穷大;反过来当x从91度开始一点点地变小接近90度时,函数值将无限地接近负无穷大;当x正好是90度时,函数值(的绝对值)为无限大,无法判定其正负。数学上的奇点就是如此奇妙的点。

虽然简单地使用了无穷大,但是这样的数在物理学里是不存在的……人们为了进行加减乘除开平方等各种数学计算,引入了分数、无理数、负数等等,但是无论什么数都不许被零除,在每一所学校教师都这样严格地教导学生。无穷大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实际中从不使用。比如:我们说宇宙的大小为150亿光年,尽管极为广阔,但绝不是无穷大。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物理问题中经常出现‘有个质量为m的点’之类的用词,质点是为了把力学问题简化而设想的非现实的点状物体,常有脑子好用且爱钻牛角尖的学生提出‘那个质点的密度是多大?’的问题,令教师为难,最合适的回答也许是‘不考虑质点的密度’。事实上正是因为所处理的问题不涉及密度,我们才放心地把‘质点’的概念引入力学之中。

在物理学里,对于(认真去分析的话)很奇怪的概念,只要我们不是直接地研究它,通常都取默认的态度,这样的事例很多。当其影响不可避免时,则重新修正我们的思考方式。质点是力学中的约定俗成的概念。当我们分析发生在时空中的电子-光子相互作用时,也会出现刚才说过的无穷大的困难,该困难至今仍未得到完美的解决(或理解)。

人掉进黑洞会发生什么?是否必死无疑?

我们生活的地球其实在宇宙中是一个十分渺小的个体,可能我们自己并没有了解到没有这样的概念,但是相对于地球来讲,我们人类个体有多么渺小,这个我们可以知道也可以想象的出。那么相对于宇宙来讲,可能地球只是相当于人类身上的一个细胞,甚至连细胞都算不上。这时候你就可以想象地球在宇宙中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中国的天文学家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大的黑洞,那么其实从距离上来说这个黑洞对我们不造成任何的影响。这就好比在南极掉落的一块石头,不会对北极的人造成伤害。

黑洞其实是宇宙中的一种星体,我们的太阳系中有一颗恒星叫做太阳,当太阳走向衰亡的时候,就会将所有的质量坍缩到一个点,这个点叫做奇点。在基点周围没有任何的东西,只有空荡的空间存在,而因为质量很大而体积很小,就会产生一股很大的引力,吸引着周围的物体,甚至是连光速都无法逃过,也就形成了我们口中所谓的黑洞。.

中国科学家发现的迄今为止最大的黑洞,其实对我们不造成任何影响,因为距离的问题,虽然这个黑洞很大,在宇宙中可能也是一个很危险的星体。但是对我们而言,这个黑洞距离我们十分遥远,甚至不是以公里来技术,是以光年来计数,以光每年行走的速度来计算。所以我们就可以想象到这个黑洞不对我们造成任何的伤害。

所以我们也不必去担心有任何问题的发生,因为这个黑洞距离我们太过遥远,哪怕是黑洞十分可怕,但是因为距离的问题也不对我们产生任何影响。所以我们也不需要害怕,对宇宙探索的脚步也不能停歇。

黑洞是什么颜色?它有颜色吗?

黑洞里面是什么?在科幻中,黑洞就像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将你带到宇宙中遥远的角落,或带你前往一个全新的宇宙。但现实也许比这要复杂得多。如果你不是科幻中的角色,掉进黑洞可不是什么好主意。

不过,掉进黑洞的人也许也有一线转圜之机,要么回到自己原本的世界中去,要么前往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是因为黑洞能够扭曲空间,从而使原本相距很远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

人们常用一张纸来打比方。如果你在纸上画一条线,线就会跟着纸张的形状走,当你弯折这张纸时,线的长度是保持不变的。但如果你把这张纸戳通,线的两端之间的距离就会缩小很多。要想理解这一点,你需要先明白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如何运用到引力上的。

逃脱黑洞的魔爪

你需要明白,黑洞中并不是空空如也,而是充满了大量的物质,它们全被塞进了一个极小的空间里,这个空间便叫做“奇点”。事实上,奇点的体积无限小、密度却无限大。(科学家对此有一些争议,但都差不到哪儿去)。

某样物质越是靠近黑洞,逃脱速度(即需要逃脱黑洞引力所需的速度)也就越大。当距离近到某个程度,逃脱速度便会比光速还大,即每秒钟2992公里。而与此相比,地球表面的逃脱速度仅为每小时40270公里。

既然没有东西的速度能超过光速,这也就意味着没有东西能逃脱黑洞的魔爪。但这里有一个漏洞:黑洞并不会像吸尘器或浴缸出水口一样,把周围的所有东西都吸进来。只有在黑洞的边界之内,它才有着如此大的力量,将这个范围内的所有东西尽数吸进去。随着黑洞吸收的东西越来越多,边界的半径也会变得越来越大。也许我们可以把黑洞想象成一个球,东西能穿过它的表面、进入黑洞内部,但反过来就不行。

黑洞里面究竟有些什么东西?这是天文物理学最大的谜团之一。要知道,大多数科学家都把黑洞看做一个奇点。不管物质的来源如何,它都会被推挤到一个密度无限大的点上。如果你掉到了黑洞里,通常的描述是:你首先会被潮汐力拉长成一根意大利面,然后变成一团虚无。组成你的物质则将进一步增大黑洞的边界半径。

最终,你会以霍金辐射的形式被释放出来。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的计算显示,黑洞会向外发射光子。黑洞的质量也会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减小,因为根据爱因斯坦著名的E=mc2公式,能量和质量是等价的。黑洞逐渐都会蒸发掉,但你得等上很久很久,才能等到那一天的到来。

《奇点临近》

没有颜色。

黑洞是看不见的,不存在颜色。黑洞除了质量,角动量和电荷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特征。任何一个物体,只要它被压缩成黑洞,除了上述特征之外,物体的所有信息都会丢失。从这个意义上说,黑洞是没有颜色的。

关于作者

雷·库兹韦尔,一位真正的技术达人、世界领先的发明家,他入选了美国国家发明名人堂,是美国国家科技奖章获得者,拥有13项荣誉博士头衔,曾经获得3位总统嘉奖,被媒体誉为“托马斯·爱迪生的法定继承人”。

关于本书

这本《奇点临近》是近十年最火的商业畅销书之一,是商业圈必读的经典。总的来说,《奇点临近》记录的不是文科生对技术世界的幻想,而是一位世界顶尖技术达人对未来的洞见。读这本书能让你更早地厘清人类技术发展的脉络,理解人类未来究竟会转向哪个岔路口,也能启迪你对当下和自我进行更深刻地思考。

核心内容

《奇点临近》这本书告诉我们,未来人类技术进步的速度会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这会大大改变我们人类的生存状态,甚至技术会帮人类在1000年内占领宇宙。

今天为你解读的是《奇点临近》,这本书还有一个副标题:2045年,当计算机智能超越人类。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40万字,我会用大概20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精髓:技术进步让人类距离奇点越来越。

这本《奇点临近》是近十年最火的商业畅销书之一,是商业圈必读的经典。总的来说呢,《奇点临近》这本书告诉我们,未来人类技术进步的速度会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这会大大改变我们人类的生存状态,甚至技术会帮人类在1000年内占领宇宙。

美国从来都不乏未来主义的书籍,也滋生了一批以预测未来著称的未来学***。不过,大部分未来学畅销书的作者并不懂技术,但是《奇点临近》的作者雷·库兹韦尔不一样。他是一位世界领先的发明家,他入选了美国国家发明名人堂,是美国国家科技奖章获得者,拥有13项荣誉博士头衔,曾经获得3位总统嘉奖,被媒体誉为“托马斯·爱迪生的法定继承人”。

所以,这本《奇点临近》记录的不是文科生对技术世界的幻想,而是一位世界顶尖技术达人对未来的洞见。读这本书能让你更早地厘清人类技术发展的脉络,理解人类未来究竟会转向哪个岔路口,也能启迪你对当下和自我进行更深刻的思考。

具体来说,这本书告诉我们以下三个观点:第一,摩尔定律会让技术呈指数级增长,人类会在2045年到达奇点;第二,生理层面的人类不过是一套算法,未来必将被更高级的算法智能取代;第三,人类到达奇点后,算法智能高度发达,我们能迅速统治整个宇宙。

第一部分

下面我们一个一个来看。首先来看看:摩尔定律会让技术呈指数级增长,人类会在2045年到达奇点。奇点这个词,可以说是《奇点临近》这本书的题眼,弄清楚这个词的意思,你就知道这本书在说什么了。不过,在解释奇点这个概念之前,我们需要先说说另一个词,摩尔定律。

咱们都知道,计算机领域有一个著名的规律叫摩尔定律,这个摩尔定律有好多种说法,最初是说每24个月,计算机集成电路上面的元器件会增加一倍,计算能力提高一倍,价格下降一半。当然,后来也有说是18个月、12个月的,没个统一的说法。但是呢,不管摩尔定律究竟是几个月,大家的共识是差不多的,就是说在摩尔定律之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会越来越快。而且,这种快不是线性的,它是指数级的,这是很惊人的。

你可能会问,技术呈指数级增长有什么惊人的呢?不是整天听人这么说吗?你要知道,这一点会影响人类的未来,用本书作者库兹韦尔的话说,这是撕裂历史的力量。为什么呢?你想想,什么是指数级增长?今年是去年的两倍,明年是四倍,后年是八倍,再后年十六倍。按这个速度增长下去,结果是非常非常惊人的,二三十年后,就是现在的几百几千万倍,甚至达到十亿倍。

这么说不够冲击,我们举个例子。我们小学数学课上学过一个故事,不知道你还记得不,说有一个印度宰相,他发明了国际象棋,国王很高兴,要赏他。宰相说,我也不要什么,您在这个棋盘里放点粮食赏给我吧,第一个格子里放一粒麦子,第二格子里放两粒麦子,第三格里放四粒麦子,第四格里放八粒麦子,每次都是前一格的两倍就行了。国王说,这好啊,太简单了。结果是什么呢?最后把人类有史以来生产的所有粮食加起来,都不够给这个宰相的。这个数学算法咱们都会算,就是从2的1次方,加2的2次方、3次方,一直加到2的63次方,可是谁也想不到,会是这么大一个数。这就是说明,指数增长它带有很大的迷惑性。

还有一个经济学上的名词叫荷塘效应,意思是说一个池塘里边,荷叶如果每天都比前一天增加一倍的话,到三十天的时候,它就把整个池塘盖满了,里边的鱼啊、虾啊就完全没法呼吸了,这就造成了生态灾难。可是我们到第二十九天的时候,依然没有发现危机即将到来。为什么呢?因为第二十九天的时候,荷叶只布满了池塘的一半,你会觉得没什么,明天再捞也来得及,结果第二天这个池塘就彻底完了。这就是摩尔定律指数级增长的破坏力。

人类技术一直是在加速进步。库兹韦尔说,我们今天每14年就相当于过去一百年的技术进步,未来7年就相当于我们这14年,再之后的3.5年就相当于那7年。总有一天,我们人类一秒钟所造成的技术进步和对文明的贡献,将超过我们之前上万年所做的一切。所以,如果我们懂得指数增长是这么可怕的话,我们就会知道,这个指数将可能颠覆历史,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历史和未来是完全不一样的,正如我们今天看古人往往觉得不可理喻。遗憾的是,就算很多科学家,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库兹韦尔说,一般技术人员沉浸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看到技术进步存在着很多客观条件约束,比如资金不够啊,无法应用啊,或者说一些障碍,几十年都突破不了,所以就觉得哪至于像摩尔定律那么邪乎,今年两倍,明年四倍,再后年八倍,不可能的事情嘛。但库兹韦尔说,你看某个具体细节,技术增长确实比较慢,但如果我们从人类整体看,那这个增长是非常快的。几十年前,大家还没用互联网,几年前大家都还没有手机上网,可是今天这些给我们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而且呢,摩尔定律到今天已经维持了四十年,中间不断有人说,摩尔定律是暂时现象,总有一天会停下来,无数次媒体都宣布,摩尔定律已经破产了,可是到今天为止,技术进步依然基本保持了摩尔定律的速度。那你可能会问,证明了摩尔定律确实存在,跟奇点有什么关系呢?那么我们就讲讲什么是奇点。

奇点原本是个数学名词,我们在做数学的时候都知道,做除法的时候,除数不能等于0,这是一个铁律,如果除数等于0就没法算了,10÷0等于几?一般小学数学老师会告诉我们,0当除数没意义。那这个没有意义的时刻,我们就可以说这是奇点,因为那个规则我们不了解,一旦进入这个点,所有的数学规则就颠覆了。物理上也有奇点,比如说黑洞,我们理解不了黑洞,就知道它的引力足够大,连光都逃不出来。黑洞里边的世界是什么样,我们想象不出来,所以我们说黑洞是我们物理世界的奇点。所以很明显,奇点是指一个非常极限的状态。那库兹韦尔呢,就把奇点这个概念引用到了技术上。他用奇点来指代,我们人类的技术在摩尔定律的支配下,不断指数级增长,到达某一个极限之后的状况。

库兹韦尔认为,人类正在加速地向奇点方向进发。这就是《奇点临近》这本书标题的意思。按照库兹韦尔对技术进化速度的理解,他预测,到2045年,人类的技术就会突破到一个新的高度,也就是到达奇点,那时候人类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第二部分

以上就是本书的第一个观点,人类正向着奇点进发。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生理层面的人类不过是一套算法,未来必将被更高级的算法智能取代。现在各大媒体经常讨论一个问题,人工智能到底会替代哪些人的工作。这事儿呢,其实取决于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啥时候能超越人类。咱们刚才讲了摩尔定律,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越来越高,但啥时候能超越人类,除了它自身的进步速度,还要取决于人类大脑究竟有多大能耐。科学对人脑的研究还不够透彻,所以人脑的极限现在还不好算,但是我们可以大概地做一个估算。

科学家已经知道,人类的视神经每秒钟大概能处理信号1000万次,那么人类视神经的重量大概是多少?0.02克,相当于大脑重量的7.5万分之一。这样算起来,我们就大概能推算出整个大脑的计算总量,每秒大概能处理信息10的14次方次。你可能会说,人脑还有些比视觉更高级的功能,有可能比这个计算量更大吧?那好,我们再乘1000倍,这样就是10的17次方,充其量也就这个计算能力了吧。那么电脑今天它的运算能力是多少?已经达到10的15次方了。这10的15次方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说最顶级的电脑,差不多是人脑计算能力的百分之一,但是有摩尔定律啊,所以今年是百分之一,明年可能就是五十分之一了,后年就是二十五分之一,最多也就是七八年的工夫,电脑的计算能力就可以跟人脑完全一致。

而且不要忘了,这个摩尔定律还说了,价格也是每年降一半。那么到2020年的时候,一台1000美元的计算机,就已经超过了人类的计算能力。到2030年的时候,它就相当于人类计算能力的1000倍了。所以库兹韦尔才敢大胆预测,2045年人类会到达奇点。也许你会说,我们人类有创造力,计算机可没有,它仅仅是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为我们服务的,我们想让它怎么样,它就得怎么样,所以它就算比我们运算能力强一千倍,也没什么啊。你看我们现在算数也没有计算器快,那又怎么样,它不还是我们的工具吗?所以没什么可怕的。

这种观点前几年可能还比较有市场,这两年可能就有点受质疑了。你比如说,从2016年开始,谷歌的 AlphaGo 开始挑战人类棋手,从李世石到柯洁,全部落败。这件事儿就说明,我们觉得很有创造力的围棋已经被计算机攻陷了。

再比如说,这几年都在热炒自动驾驶汽车,很多人觉得驾驶汽车只有人类能干,计算机不可能替代人。这东西多复杂啊,需要人来应付各种突如其来的情况,计算机一个只会机械执行指令的东西,怎么能开车呢?但是现在一切都变了,自动驾驶汽车都上路了。哪怕艺术创作,也正在被人工智能占领。咱们“每天听本书”之前讲过《未来简史》这本书,书里面就讲过一个例子,说美国有个音乐学院的教授,写了一个人工智能程序,它会写古典音乐,一晚上写5000多段,全部模仿音乐家巴赫的风格,然后拿到音乐会上让大伙儿听,竟然没人怀疑是机器作的曲子。所以说,你怎么能以为人类有什么东西是机器替代不了的呢?

那为什么看起来冷冰冰的计算机,能替代人类做这么复杂的事情呢?就是因为人脑运作的方式,本质来说和计算机没啥区别。你可能说,我们有情绪,机器人没有啊。但科学上看来,情绪无非就是一些大脑皮层上的电子活动。我们愤怒,不过是因为我们分泌了一点化学激素,产生化学反应,带动着产生了一些电子活动,***了大脑皮层的某个区域。那么计算机一仿真不就完了?它也会发火,它也有情绪,它也能产生爱,它也能够产生记忆。所有这些,电脑都可以用程序模仿,而且人家计算能力还是你的上千倍,说白了,它完全可以模仿你,而且模仿的比你自己还像你。

说到底,我们人类思维最大的优势就是所谓的自组织功能,我们看到双节棍,就能想起周杰伦,我们能把不同的意象串联起来,这个是以往其它动物所不具备的。这让我们成为万物之灵,站上地球生物链的最顶端。可是现在不一样了。你的大脑怎么从双节棍想到周杰伦的,现代科学可以通过核磁共振成像,知道你是怎么建立联系的,发生了哪些电子活动,这就好办了,只要用一个软件模仿一下,计算机见到双节棍也能想到周杰伦,所以计算机也能运用联想能力,写出一首好诗,一首好歌。

AlphaGo 能够战胜李世石,就是因为它有自组织的功能,它能够根据几十万盘棋总结出规律,这是一种理性的总结,如果它的计算量足够的话,它也可以总结出一些情绪,见到有些事它也会愤怒、流泪、挂牵。自组织能力就是一种算法而已,算法的东西,不仅是人类可以掌握,计算机也可以掌握。这么看,人和电脑也就没啥区别了,大家都是一套算法,只不过计算机是一套更高效的算法。

第三部分

以上就是本书的第二个观点,生理上的人类不过是一套算法。最后我们来看看,人类到达奇点后,算法智能高度发达,我们能迅速统治整个宇宙。

既然人类不如计算机是板上钉钉的事儿,那就有一个终极哲学问题:人类的未来到底在哪里?会像好莱坞**那样,被机器人消灭吗?这是个特别宏大的话题,我们得一点一点往前推演。库兹韦尔在《奇点临近》这本书里,提出了一个独特的世界观,他认为人类历史可以分成六大阶段,每一个阶段的信息传输效率都比前一个阶段大幅提高。

比如说,第一阶段就是物理和化学阶段,这时候世界是没有生命的,通过物理化学反应来交换和传递一些信息,这太低效了,所以地球早期的时候,可能过个几万年,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二阶段就是生物与 DNA 阶段。有了生命以后,信息就开始靠 DNA 传递了,这时候信息传输效率就大大提高了。所以有了生命之后,地球就变得热闹了,地球环境被大大改变了。这就说明,用 DNA 传递信息要比物理和化学快得多。

第三个阶段就是人脑。人出现是非常近的事情了,不过就是五万年前,可是地球自从出现人以后,信息量空前增长,整个地球被人类大幅度改变了。

第四个阶段是所谓的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今天能战胜柯洁,明年就是两个柯洁绑一块儿来战也没戏,再后年四个柯洁一起上也没戏,这就是人工智能处理信息的效率,呈现指数级增长。人脑几十万年也进化不了多少,原始人的大脑和我们现代人大脑基本没啥差别。可是计算机就不一样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一台计算机得占几间屋子,今天我们一个笔记本,比那会儿的计算机强至少上万倍。阿波罗登月用的计算机,运算能力只相当于一台iPhone4的千分之一。我们的信息处理能力,是按指数级别增长的。有了这个指数级别增长,我们就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工具来维持这种增长,显然人工智能是比人脑更好的工具。

第五个阶段是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也就是所谓的人机文明时代。

第六个也是最后一个阶段,叫宇宙觉醒,这个阶段人类智能将占领宇宙。

很明显,就库兹韦尔提的这6个阶段来说,前三个阶段咱们都好理解,毕竟已经是历史了嘛,第四个阶段人工智能已经到来了,咱们也逐渐感受到了,也不难想象,那你说第五个阶段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的结合是什么意思呢?第六个阶段,宇宙觉醒又是什么意思呢?

咱们前面说了,库兹韦尔认为,随着我们计算机能力越来越高,到2030年的时候,它会达到人类计算能力的上千倍。那么,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把我们大脑里的数据传到计算机里。那我们的感受、痛苦、认知,包括我们的理性思维等等这些算法,就在计算机里生存了。而只要这个算法继续维持,我们实际上还算活着,只不过不再依靠现在的躯体了。说得更白一点,我们可以造一个更适合的躯体,把人类这套算法输入进去,虽然这个人的肉体长相和原先的你完全不一样了,但你的思维、意识、记忆、认识、偏好都在这个新躯体里,所以你还是你。如果这一天来临的话,用库兹韦尔的话说,就是奇点来临。这一天,人类的历史就将发生彻底的改变。

可能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这有可能吗?库兹韦尔说,现在基因技术、纳米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这三种技术正在完全融合,彼此结合成一体,推动着人类正在加速地按指数级别增长,向着奇点靠拢。就拿纳米机器人技术来说,纳米机器人就是几个分子拼成的机器人,有了纳米机器人,我们就能想象我们未来人体会有多大的改变。比如这个人是贫血,红细胞不完整,携带氧气的能力不够,所以老觉得憋气,身体好多地方养料送不到。现在很简单,把这个纳米机器人输到血管里,一个机器人带八个氧分子,给你送到肺里边,对它来说很容易。所以,我们血管里放几百万个纳米机器人,我们就不再需要红细胞了,也不再需要血液了。

当然,你也不太需要肺了。肺的功能,无非就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你让纳米机器人直接从外部把氧分子带进来,送到你身体各部分,然后把二氧化碳带出来,就不再需要呼吸了,我们的肺就成摆设了。吃饭也不需要了,吃饭多麻烦,把东西吃到胃里,由胃给你分解开,然后再到肠道,然后肠子负责把中间的养分吸收,剩下的就是大便了,再排出去,这个过程效率低,还很容易出现疾病。现在简单了,纳米机器人直接带着营养物质,送到你需要的地方,你就不需要再吃东西了。用库兹韦尔的话说,有了纳米机器人,人类就变成了人类3.0。

如果真这样的话,死亡就不存在了,为什么呢?因为你实际上相当于变成软件了,存在电脑里边了,你躯体得病了,OK,扔了,我们换一个人体3.0就是了,把数据拷进去,你就是一个新的你了。那么这一天会什么时候到来呢?库兹韦尔的推测,2045年,这个时候奇点来临,我们的历史都将重写。那如果真有这么一天,人类通过把自己软件化,获得了永生,我们就可以去探索宇宙了。

我们怎么去探索宇宙呢?库兹韦尔给了我们一个很简单的解决方案,那会儿人不是已经数字化了嘛,关于人的所有数据算法都存进计算机了,那星际旅行就变得很容易了,我们先把纳米机器人发射到其他各星球去。

我们那时候的技术,应该可以按光速去旅行。如果我们技术能穿越虫洞,那纳米机器人到其他星球的速度甚至超光速。到了那儿以后,纳米机器人就可以不断地自我***,***速度是指数级的,就算1秒钟自我***1次,2秒钟它就变成4个,3秒钟变8个,最多一两分钟,一个人体3.0就造出来了。这个时候计算机再把电脑中关于你的数据,用光速传输过去,那边一接收,输入到人体3.0里边去,这样就等于你从地球跑到了其他星球,完成了一次星际旅行。用这种方式,大概一千年左右,我们就可以把整个宇宙都占领了。用库兹韦尔的话说,这就是第六个阶段,人类智能终将唤醒宇宙,也是人类的终极归宿。

总结

到这里这本书的内容就全部讲完了。我们最后再来回顾一下,通过读《奇点临近》这本书,首先,我们了解了,由于摩尔定律的存在,技术呈现指数级增长,我们越来越逼近技术的极限,也就是奇点,这个过程很可能在2045年就能实现。然后呢,我们发现,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的身体将逐渐被机器替代,因为人体也不过是一套算法,计算机的数据处理能力是比人类这套算法更强大的存在。最后呢,我们讲到,人类的归宿是自我数据化,实现人机结合。人机结合会让人类获得前所未有的星际穿越能力,最终人类智能将会占领宇宙。